台湾民众党,创建于1927年7月10日,1931年2月18日被日本殖民当局强行取缔,仅仅存在了3年7个月。它是台湾地区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性质的政党,也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台籍知识分子在岛内建立的第一个合法政党。
1927年,无疑是台湾同胞非武装抗日政治运动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的6年中,岛内台籍知识菁英团结在台湾文化协会的旗帜之下,广泛宣传新文化和新思想,启迪民智,也推动了台湾同胞祖国意识及反抗意识的高涨。然而在此后,随着新思想的蓬勃发展,最终导致“文协”的分裂。这年1月,台湾文化协会临时理事会及临时大会中,坚持“文协”是启蒙运动、文化运动,以知识教化为路线的蔡培火、林献堂等人,及标榜全民运动、结合台湾岛内各阶层、厉行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蒋渭水等人退出台湾文化协会。而此时大时代的背景,无疑是最好的注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的成果,夺目而动人。这股革命风潮,毋庸说也带动了殖民地反抗运动的兴起。而台湾作为中国的一省,在1895年因《马关条约》割让日本沦为殖民地,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决定了台湾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质,乃是中华民族与日本殖民主义之间的斗争。台湾文化协会住这股风潮之中面临分裂,也成了历史潮流之中的必然。
1927年2月10日,蒋渭水、蔡培火、林幼春等人集聚台中雾峰林家,商议政治结社。蒋渭水提议成立主张“台湾自治”的台湾自治会,获与会众人一致赞同,并决意“自治会”纲领两项及政策十二条,其纲领即:“在台湾政治上主张自治主义、在经济上主张台湾人全体之利益,尤其以合法手段拥护无产者之利益。”然而,日本殖民当局以名称及纲领中使用“自治主义”为由不准成立,此后改“台湾自治会”为“台湾同盟会”同样遭受殖民当局否决。3个月后,蒋渭水、蔡培火、谢春木等人再次研议组织政治团体办法,将旧有名称再次更改为“解放协会”,其纲领亦修正为“期实现台湾人全体的政治、经济、社会之解放”,后又依据叶荣钟建议更改为更温和的“台政革新会”,由蔡培火向殖民当局再次申请,依然不被获准。殖民当局认为“台湾人全体的解放”且纲领中言及“撤废保甲制度”、“日语闽南语并用”等字眼让日本人不悦,但态度稍有缓和。这年5月29日,蔡培火、蒋渭水等68人于台中市聚英楼集会,将“台政革新会”更名为“台湾民党”并召开成立大会,通过纲领等决议并选出党内干部。但日本殖民当局第11任台湾总督上山满之进认为,“在土壤上所播下的小麦种子含有台湾民族意识的毒草成分,而毒草的生长比小麦更快,或将毒草与小麦一起收获,或将之一起焚毁”。殖民当局改变此前缓和态度,禁止“台湾民党”的成立。
虽然殖民当局以“凡是标榜民族上义的任何政治结社,皆不准设立”、“用语有偏狭的民族主义色彩,形同民族自决主义,有悖于帝国冶台方针,妨碍‘内台融合’”,等理由禁止政治团体的设立。但蒋渭水、蔡培火、谢春木、彭华英、黄周等人依旧积极策划,将“台湾民党”改为“台湾民众党”,并于1927年6月27日再次于台中市东华名产会社召开台湾民众党创立协议会,会中任命谢春木、黄旺成、陈逢源、黄周、彭华英为创立委员,以积极推进建党工作。此时,日本殖民当局认为台湾民众党的纲领、政策、宣言上的民族主义色彩稍有缓和,对其创立采取默认态度。然而究其默许的原因,在于台湾民众党的成立可与分裂后的台湾文化协会相互制衡,唯此殖民当局意图获得渔翁之利。
1927年7月10日,台湾民众党在殖民当局有条件的默许下在台中聚英楼召开成立大会。当日代表62人参加,蔡式谷任司仪,谢春木报告筹备经过,期间推举洪元煌为议长,黄周、黄旺成任书记,并通过“确立民本政治、建立合理的经济组织、改除社会制度之缺陷”三大纲领。尽管殖民当局提出“蒋渭水不得参加”的条件,却被大会代表一致否决,蒋渭水最终当选台湾民众党中央常务委员及财政部主任。创党之初,民众党内部虽显现出以蔡培火为首的延续“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以合法方式实现台湾自治为目的的“议会路线”与蒋渭水为首主张民族解放运动,强调团结社会各个阶级的“民族主义路线”分歧。但在与“文协”的路线竞争及日本殖民当局的政策压力之下,彼此相互容忍,使得台湾民众党得以顺利创立。当年9月,台湾民众党已有党员439人,并在桃园、新竹、大甲、南投、嘉义、台南设立支部。
1928年2月19日,台湾民众党组织全台29个工会组织于台北蓬莱阁举行“台湾工友总联盟”成立大会,岛内第一个全岛性的工会组织由此诞生。在蒋渭水指导下,至当年底,全台工友会已扩展至69个团体,发动10余次罢工。虽然岛内劳工运动蓬勃发展,扩大了民众党的影响力,却也使党内路线冲突浮上台面。这年7月15日,民众党在台南南座剧场举行第二次党员大会进行干部改选,林献堂、蔡培火、蔡式谷、陈逢源等人退出党内决策核心。10天后,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反对日本对华政策之声明”,并向日本总理大臣、外务大臣,日本劳农党、日本农民党、政友会、民政党,《东京朝日》、《东京日日》两报社,无产大众党、东京新民会等发出如下电文:“我党认为,日本内阁对中国国民政府解决东三省问题及废弃不平等条约之态度,显系破坏民国之统一与东洋和平之行为。”就在同时,台湾民众党所强调的以农工阶级为解放运动主力的大会宣言,被殖民当局以“内容不稳”为由禁止公布,并运用分化政策,暗中宣传民众党即将分裂。隔年2月,台湾农民组合遭到殖民当局清剿,此时的“文协”亦受到波及,而趋向沉寂,台湾民众党遂成为抵抗日本殖民统治者最有力量的政治团体。这年10月17日,民众党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蒋渭水提出“以农上阶级作为全民运动的中心来进行民族运动与阶级斗争”的主张,最终令林献堂、蔡培火、陈逢源等“议会路线”派离开民众党。尽管其间双方多次会谈,希望避免分裂,但终究无法达成共识。
1930年12月,蒋渭水在民众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中提出修改党纲,确立工农运动发展方向。从脱离台湾文化协会到民众党创立,蒋渭水始终坚持工农运动发展的主张,修改党纲并非一时兴起。然而大时代的背景同样值得关注。1928年以后,全球经济渐入衰退,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亦受波及。岛内米价下跌、失业率上升、社会问题凸显。随着1929年10月2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重挫,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面临经济层面衰退、失业率大幅增加,还面对殖民统治地区反抗运动的持续动荡。身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籍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更加积极展开对殖民当局的反抗运动。
1931年2月18日,台湾民众党召开第四次党员大会,拟修改纲领以适应新形势。与会代表明知会场在日警监视之下,依旧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党纲修正。在旁监视的口警得知纲领表决通过,随即手持“结社禁止令”宣称台湾民众党已被列为非法团体,并对蒋渭水、陈其昌、许胡、卢丙丁、梁加升、廖进下、李友二等16人加以逮捕,随后将全台20个民众党支部取缔解散,至此成立3年7个月的台湾民众党就此终结。同年8月5日,蒋渭水骤然病逝,临终期勉“凡我青年同志须极力奋斗,而旧同志要加倍团结,积极的援助青年同志,期望为同胞解放而努力”。
作为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台湾唯一的合法政党,民众党仅仅存在了3年7个月,却做出了几件大事,如“反对总督府恢复评议会”、“地方自治改革促进运动”、“反对始政纪念日运动”、“废除渡华旅券运动”、“废除保甲制度运动”、“向国际联盟控诉日人的鸦片毒台政策”、“要求严惩向雾社原住民施放毒气事件”等等。因台湾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民众党在反殖民斗争的解放运动路线和方针上,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在抵制日本殖民者同化压迫政策中,却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激起了台湾同胞心中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赤诚的祖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