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马勒卡
2022年第1号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马勒卡(英文:Super Typhoon Malakas,国际编号:2201,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2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Basyang),是2022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个被命名的风暴。“马勒卡”一名由菲律宾提供,含义是“强壮,有力”,本次为该名称第四次使用。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其中“马勒卡”一名由菲律宾提供,含义是“强壮,有力”,本次为该名称第四次使用。但事后“马勒卡”一名因其名称发音转写同希腊语中的侮辱性语言“马拉卡”(μαλάκας),被认为具有不良含义,而被英国向台风委员会投诉涉脏并建议除名,并于2023年台风委员会第55次届会的视频会议中获得通过,“马勒卡”一名因此正式被台风委员会除名。
2024年6月6日,根据2月27日至3月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56届会议的决议,经过中国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协商,9个新台风名称正式对外公布,其中菲律宾提供的新名称台风阿穆丘(Amuyao)更替台风“马勒卡”,意为位于菲律宾高山省的一座山峰。
发展过程
风暴生成
2022年4月3日2时,一个热带扰动在马绍尔群岛西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
4月3日1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4月4日1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降为“低”。
4月6日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日14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评级提升为“中”;2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4月7日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95W升格为热带低压02W,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45千米/小时,中心最低气压1003百帕。
4月8日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02W升格为热带风暴(40节,999百帕);同日8时,日本气象厅将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马勒卡”,同时中央气象台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8级,18米/秒,998百帕),距离美国关岛偏南方向约990千米,强度将逐渐增强。
发展强大
4月8日17时,中央气象台将“马勒卡”中心最大风力升至8级(20米/秒),将其中心最低气压下调至995百帕。
4月9日2时,中央气象台将“马勒卡”中心最大风力升至9级(23米/秒),将其中心最低气压下调至990百帕。
4月10日14时,中央气象台将“马勒卡”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级,将其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0级(25米/秒),将其中心最低气压下调至985百帕。
4月12日5时,中央气象台将“马勒卡”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1级(30米/秒),将其中心最低气压下调至980百帕。
4月12日8时,中央气象台将“马勒卡”升格为台风级,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2级(33米/秒),将其中心最低气压下调至975百帕。
达到巅峰
由于垂直风切变的改善和台风鲇鱼的并入,“马勒卡”的强度开始快速增强。
4月12日17时,中央气象台将“马勒卡”升格为强台风级,将其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4级(42米/秒),将其中心最低气压下调至955百帕。
4月13日14时,“马勒卡”继续增强,中央气象台将其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5级(48米/秒),将其中心最低气压下调至945百帕。
4月14日,“马勒卡”达到强度巅峰,中央气象台将其中心最大风力升至15级(50米/秒),将其中心最低气压下调至940百帕,认定其七级风圈半径280~400千米,十级风圈半径110~120千米,十二级风圈半径70~80千米。
减弱转温
4月14日晚间,中央气象台将“马勒卡”由强台风级降格为台风级。
4月15日8时,中央气象台将“马勒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降至12级(35米/秒),将其中心最低气压上调至965百帕。
4月15日20时,中央气象台认定“马勒卡”在日本东南部洋面变性为温带气旋,认定其风力进一步减弱并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而对其停止编号。
事后调整
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中国气象局将“马勒卡”的强度峰值由强台风级,50米/秒进一步调升为超强台风级,52米/秒。
台风特点
2022年的1号台风“马勒卡”生成时间较往年偏晚,1949~2022年,首个台风平均生成时间是3月上旬;而2022年,3月中旬,南极出现了一次极端升温,1号台风“马勒卡”生成偏晚或与此有关。
台风“马勒卡”与台风“鲇鱼”发生双台风效应,是1951年以来4月首次出现的双台风“藤原效应”,也是4月首次出现的台风吞并效应。体型比较大的“马勒卡”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鲇鱼”有一定“拖拽”作用。受到“马勒卡”外围环流的影响,“鲇鱼”的云系逐步被“丝化”,最终并入“马勒卡”的环流之中。
台风“马勒卡”在吞并“鲇鱼”后,拥有了4月同期罕见的庞大环流,直径达约2500千米,且峰值强度达到超强台风级(16级,52米/秒)。在4月,海洋水汽往往不那么充足,因此这时台风的个头不至于特别庞大,强度也不会很强。但“马勒卡”是个例外,它是4月西太平洋出现的最大台风,也说明了该时期近期大气环流存在异常。
台风“马勒卡”前期移速较慢,保持在10~15千米/小时;中期移速保持在15~20千米/小时;后期移速较快,达到了45~70千米/小时。
台风“马勒卡”环流大,强度强,其输送一部分太平洋水汽至中国华东地区,增进了江浙沪地区的暴雨形势,对中国华东产生了一定的间接影响。
台风影响
日本
日本气象厅4月15日发布消息,台风“马勒卡”于当天上午10时在日本小笠原群岛的父岛西南120千米海面上,并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向东北偏北方向推进,将会接近小笠原群岛,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40米/秒,最大瞬时风速达55米/秒,会带来较大风雨影响。
受台风“马勒卡”影响,4月15日16时15分后,往返于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久里浜和千叶县富津市金谷的东京湾渡轮停航,16日的运行将视情况而定;当日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波涛汹涌,有8米左右的巨浪,预计伊豆群岛和关东沿岸的强风将持续至16日,最大瞬时风速为30米/秒;从当日早上开始,父岛大面积停电,约1200户家庭中停电用户过半;日本气象厅呼吁当地居民加强对暴风、巨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警戒。
中国
台风“马勒卡”对中国海域无直接影响,但其有着输送太平洋水汽至华东地区增强暴雨形势的间接影响。
其输送水汽在与于2022年4月13日前后形成的江淮气旋的共同作用下给江浙沪、安徽、江西带来大范围的大到暴雨,且前期江苏东南部、上海、浙江的极端炎热也给气旋雨带制造强对流提供充足的能量。受其间接影响,长三角一带于4月13日处于大风大雨、气温骤降的状态,午后到夜间可能出现危险的强对流天气。此后,新一股冷空气将为华南地区带来新一阶段的降温。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1 14:23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