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类化石
由于自然灾害而形成的原始人类的遗骸
史前人类化石是由于自然灾害而形成的原始人类的遗骸。
380万年前
1976年,著名考古学家玛丽.D.利基(Mary. D. Leake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非洲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东线,一个叫利特里(Laetoli)的地方发现了一组和现代人特征十分类似的脚印,这些脚印印在火山灰沉积岩上,据放射性测定,那火山灰沉积岩有340-380万年的历史。脚印共两串,平行紧挨着分布,延伸了约27米。从这些足迹可以明显地看出,其软组织解剖特征明显不同于猿类。重力从脚后跟传导,通过脚的足弓外侧、拇指球,最后传导到大脚拇指,大脚拇指是向前伸直的,而猩猩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直立行走时,重力从脚后跟传导,但通过脚的外侧传导到脚中指,且大脚拇指向侧面伸出。
30万年前
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在该国北部布尔戈斯省阿塔普埃卡山区,发现了30万年前的史前人类骨盆化石、股骨及一些石制工具。
2.6万年前
1998年5月美国杂志《Science》报道,在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Mungo湖、Willandra湖附近发掘出2.6万年前的135个人类骨骼、壁炉等史前古器物。在Mungo三号坑出土了一具完整的3万年前的男子骨架化石,涂抹着赭石染料,手臂叠放在胸前,是按照葬礼仪式埋葬的。
相关新闻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台湾科博馆考古学家近日在台中发现一对约莫4800年到5000年之间的母子骨骸,应是台湾中部至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主任屈慧丽表示,遗骸被挖掘出时发现,母亲紧紧抱着婴儿并深情凝视,令在场工作人员十分吃惊。
此次考古从2014年5月开始,耗时1年完成。在安和遗址约400平方米的面积里,由科博馆人类学组主任屈慧丽发掘约48具排列整齐的人骨,4000多件陶片、三连杯、双连杯,及许多石斧、板岩箭簇、闪玉锛等器物。此外也有石虎、狗、大型鱼鳃盖骨、鱼脊椎骨、山羌、鬼鼠、蛇、鲨鱼牙齿、贝壳、古代稻米、种子等史前生态遗留。其中还发现鲨鱼牙齿,可能代表当时此地距离海岸线相当近。
据了解,这次发掘出土的一具成人遗骨左侧伴随另一婴儿遗骨,成人似用左手托住并低头俯视婴儿。成人遗骨上的特征显示其为年轻女性,大约20-25岁,身高约160公分,婴儿约50公分,无法看出性别但从身长与骨骼状况判断其出生6个月内。目视可见成人遗骨右上颚缺齿3颗,左上颚缺齿至少2颗,推测可能与从前盛行的拔牙习俗有关。
考古挖掘中,还发现一具身高约155公分的男性遗骨,由于牙齿状况不佳,推断年龄可能已届中年。这具人骨出土时颈部置有一鲨鱼齿形玉饰,通体磨裂,大小约5×3.5公分,于钝端左右各带有一直径约0.3公分的穿孔,材质应为花莲丰田玉,分析为其陪葬品。
科博馆人类学组主任屈慧丽表示,科博馆将持续清理与研究这批珍贵的人骨材料,进行体质测量及特征观察,并与墓葬资料做综合分析。由于遗址的年代甚早,未来亦将尝试与岛外团队合作古代DNA实验。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3 10:23
目录
概述
380万年前
30万年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