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人工智能专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史忠植,1941年9月出生于江苏宜兴,人工智能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国际信息研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41年9月,出生于江苏宜兴。
1947年,入读于王家边小学。
1959年,从宜兴二中(现江苏省宜兴中学)毕业于,后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
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后留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80年9月—1983年4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学习研究。
1989年8月—1990年5月,作为访问教授先后在荷兰、 挪威讲学研究。
1994年5月—2000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系主任、教授。
1999年10月—11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5年3月—5月,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7年3月—4月,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做访问教授。
2011年,当选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2017年,正式退休;10月,当选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2024年10月,当选为国际信息研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史忠植长期从事智能科学、知识工程、分布智能、机器学习、神经计算、认知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0年9月,史忠植开展数据库计算机Database Computer(DBC)研究;1982年4月,开展XDataBase(XDB)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联合开发XDataBase(XDB)数据库表格查询系统;1989年,研制了基于PROLOG和INGRES的演绎数据库系统;1990年,研制了面向对象的专家系统开发工具Object-oriented Knowledge Processing System(OKPS),并获得应用;1999年,联合研究风险评估算法;2002年,提出智能科学研究智能的本质和实现技术, 是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创建的前沿交叉学科。研制多主体环境Multi-agent environment(MAGE)。合作研究自主计算和元计算;2003年,提出一种意识机模型。开展中法合作研究机器学习。提出主动贝叶斯分类模型、半监督文本学习策略和增量式贝叶斯学习模型;提出粗糙集基本算法和属性约简算法;提出修正支持向量机核函数的理论与方法,将支持向量机与无监督聚类相结合的新分类算法;提出基于群体智能的高效聚类算法;提出基于摄动的模糊聚类方法fuzzy clustering method based on perturbation(FCMBP);提出基于近邻方法的高维数据可视化聚类方法。开发了知识挖掘系统KnowD;2004年,提出动态描述逻辑dynamic description logic(DDL)。联合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中的应用;2006年,开发主体网格智能平台AGrIP;2007年,提出相容粒度空间模型;2008年,提出全局互联局部自治的贝叶斯网络(GCLABN);2011年,提出异构信息的语义关联模型,根据人类思维的认知过程,提出了心智模型Consciousness And Memory Model(CAM),通过将噪声神经元模型的思想、贝叶斯方法和脉冲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并引入竞争机制,提出一个特征捆绑的计算模型——Bayesian Linking Field Network (BLFN)模型;2017年,提出智能体结构ABGP,脑机协同的认知计算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感知机制。
据2007年10月版《科学中国人》数据,史忠植已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9篇,SCI42篇被引用107次,EI收录135篇,ISTP收录81篇。
截至2018年11月,史忠植已发表著作11本,编辑出版书籍12本。
截至2020年1月,史忠植已获得部委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
人才培养
1990年9月—10月,史忠植在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讲授“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课程;2005年3月,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讲授“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课程。
据2007年10月版《科学中国人》数据,史忠植已指导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40名、硕士82名;其中博士生罗平于2009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史忠植的童年时代,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史忠植的父亲史泽霖依旧选择让孩子读书求知。史忠植7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去读书。史忠植还有3个兄弟姐妹,且都在读书。史忠植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常年是班级第一,他还想着法儿帮家里干活、放牛。
史忠植的妻子余志华曾在南京大学生物系任教,后来调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
人物评价
“科学这块丰润的土壤,是最适合史忠植发展的空间。理想和奋斗、实践与探索中的不断开拓和创新,史忠植给自己永远是无穷的力量 。对事业、对真理执着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让他将心中的科研热情无私的奉献出来 。平和的心态、充实的工作、不竭的热情,是从前和如今的史忠植。”(《科学中国人》评)
“史忠植为人工智能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开拓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评)
参考资料
史忠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智能科学课题组.
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智能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智能科学课题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3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