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则愚,男,马来西亚华侨富商,广东梅县区畲江镇印山村荔果树下人,系梅州中学第一任校长,曾参与创建东山中学。叶则愚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1915年,叶则愚到新加坡任教,在新加坡应星小学任校长,后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与人合股开办锡矿,他任总经理。他经营锡矿致富后寄钱回家乡于1919年在畲坑墟的沿河街道建了一栋水泥钢筋建筑“滴余楼”, 该楼地处沿河街道,楼高四层,是百年前华侨将外国建筑文化传到家乡的一个历史见证。
人物生平
叶则愚的父亲叶晋三,是清朝秀才。叶则愚是叶晋三的长子,在其父精心哺育下从小喜爱读书。他的启蒙时期正是科举制度末期,他主要接受家庭教育,没有赴考入庠。
当叶则愚进入青年时期,正是全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废科举兴新学的时候。梅州的黄遵宪、温仲和在州城成立“兴学会议所”,大力提倡新学,在城乡开设学校。
1905年,在革命运动和新学运动推动下,叶则愚与乡人刘云坚(廪生)共同创办了畲坑三堡彬文学校(即现在的畲江中学),为教育事业比较落后的畲坑,打开了创办新学的局面。初办的畲坑三堡彬文学校,由本地的秀才李卓成当校长,集中了全区近10个秀才在这里教书。叶则愚也在这里教国文。当时,在全校教师中,唯独他不是秀才。但他孜孜不倦、严格教学的精神,博得学生和人们的称赞。由于他学识广博,教学认真,后来又被聘到梅县务本中学堂教国文。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地方人士便努力发展地方教育。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梅县临时县议会决定将原来的官立中学堂、务本中学堂、梅东中学堂及东山初级师范学堂等校合并为公立梅州中学堂,于1912年4月29日成立。校长由全县36堡的代表选举产生。选举结果,叶则愚当选为梅州中学第一任校长。
参与创建东山中学
叶则愚执掌梅州中学校长时,叶剑英、古大存均在此读书。1913年3月初,当时的县长汤日新向叶则愚出示省电,令将梅州中学改为省立,并派黄道纯出任校长。此令一传开,梅县地方人士认为,梅州中学是梅县地方自办起来的,校长应由地方选举。如由省委派,那就剥夺了地方的民主权利,大家不同意将梅州中学改为省立。
经多方交涉,省里复示:“无法收回成命”。因此爆发了反对梅州中学收归省办的“一三风潮”。卢耕甫、周辉甫、卢演群、叶则愚、叶菊年、邓少楼、丘燮亭等53人,决定另筹建一间中学。原校长叶则愚,教师叶菊年、邓少楼,学生叶剑英等100多名师生,毅然离开梅州中学,搬到下市东门塘叶家祠上课,后来又迁到东山书院。就这样,在地方人士的支持下,他们创办了私立东山中学。
私立东山中学的创办,开创了梅县教育的新纪元。该校设校董会,主持全校的大政。当时由《民报》社社长卢演群担任校董会主席,叶则愚等任校董。
身在南洋心系家乡教育
1915年前后,叶则愚离开梅县到新加坡应星小学任校长,这是一间较著名的侨办学校。叶则愚任职期间,把该校毕业的优秀侨生,输送回
梅县东山中学读书,此举对培养造就华侨子弟,培养他们的
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
后来,经家乡人引荐,叶则愚离开新加坡应星小学到马来亚吉隆坡与人合股开办锡矿,他任总经理,从而致富。但他仍然热心家乡教育事业,为家乡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出钱出力。1930年前后,以他为主捐资创办了畲坑进益学校(即今畲东中学前身)。以后又创办畲坑畲东片的中心小学。
大约1938—1942年间,当时的畲江中学校长宋卓英,出南洋募资建校,叶则愚大力帮助支持他,捐资兴建了一座学生宿舍,方便了兴宁等地学生的住宿。
1943年,日寇侵占马来亚时,当地歹徒把叶则愚用棉被捆绑至深山,逼迫他交出全部财产,因而得病,卒于当年11月,终年63岁。
亲属成员
父亲:叶晋三,清朝秀才
孙女:叶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