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男,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
博士,现为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2012年9月至2013年,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后研究员。
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讲师。
2016年1月至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中山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双聘副教授
社会任职
1.2014年至今,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理事。
2.2014年5月至今,中山大学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骨干研究人员;2016年4月至今,中山大学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社会整合与包容发展创新平台”执行秘书。
3.2015年至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4.2015年至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人文中心研究员。
5.2009年至今,香港科技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6.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访问学者。
7.
香港科技大学吴晓刚教授主持的“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Hong Kong Panel Studies of Social Dynamics)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8.
香港科技大学吴晓刚教授和
中国人民大学冯仕政教授主持的“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9.参与谢宇教授主持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10.2009年至2010年,香港社会学会会员。
11.2009年至2010年,美国人口学会会员。
12.2010年至2011年,香港亚洲研究学会会员。
13.2010年至今,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会员。
14.2015年至今,佛山市顺德区社会服务联会顾问。
15.不定期审稿人:SSCI英文期刊Demography(2013-2015),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3、2015),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2014),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2014),China Quarterly(2015),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2012-2015),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4);中文期刊《社会》(2012-2014)。
研究兴趣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教育社会学,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不平等,
社会人口学。
科研项目
1.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主持),资助年限: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主持),资助年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
3.2014年度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项目“受教育水平、就业机会与香港劳动收入不平等研究”(主持),资助年限:2014年3月至12月。
4.中山大学流动人口卫生政策研究——种子基金“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与健康”(主持),资助年限: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
5.广东省
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青年项目“中国教育升学过程中的男女差异”(主持),资助年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
6.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城乡居民的教育获得与职业流动关系研究”(主持),资助年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
7.2016年度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项目“回归后港澳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其趋势”(黎熙元、叶华主持),资助年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
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
1.叶华、吴晓刚,2011,《生育率下降与中国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趋势》,《社会学研究》第5期(总第155期)(转载于《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2期)。
2.叶华、石爽,2014,《转型期劳动力的教育差异与健康后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4卷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口报》2015年7月20日理论版)。
3.Wu, Xiaogang, Hua Ye, and Gloria Guangye He. 2014. “Fertility Decline and Women’s Status Improvement i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6 (3): 3-25. (SSCI英文期刊,Q2)
4.王宁、叶华,2014,《职场舒适物、心理收入与人才流动》,《人文杂志》第9期(总第221期)。
5.Ye, Hua. 2015. “Key-Point Schools and Entry into Tertiary Education i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7(2): 128-153. (SSCI英文期刊,Q2)
6.叶华、石爽,2015,《健康的教育梯度、城乡差异与影响机制》,《学术研究》第9期(总第370期)。
7.叶华,2015,《生源地、工作单位和工作地:影响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地的因素》,《
山东社会科学》第11期(总第243期)。
8.叶华,2016,《教育与迁移:农村户籍人口的升学与跨县市流动》,《江海学刊》第3期(总第303期)(转载于《中国人口报》2016年7月25日理论版)。
图书章节
1.林晓珊、叶华、王宁,《广东居民生活质量研究(1978-2006)》,《广东社会与人口发展蓝皮书》第185-208页,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12月。
2.林晓珊、叶华、王宁,《改革开放30年广东居民生活质量变迁》,《社会巨变——广东社会发展30年》第127-184页(第四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3.叶华,《市场转型背景下的单位与社会保障资源获得》,王宁主编,《
消费社会学的探索》第146-160页,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4.叶华,2015,《出生地、教育获得地与香港居民的职业收入》,陈广汉、黎熙元主编,《
当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4辑)》第116-132页,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叶华,2015,《第一章: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蔡禾主编,《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第59-85页,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叶华,2015,《第5章:谁更可能留在北京工作?》,李路路主编,《中国大学生成长报告·2015》第110-12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著
论文
学术活动
1.2009年12月5日,香港社会学会第11届年会: “Earnings Returns to Tertiary Education and Gender Earnings Gap in Urban China, 1988-2005.”(独立作者)
2.2010年1月8日−9日,香港亚洲研究学会第5届年会:“The Emerging New Middle Classes in China: A Demographic Portrait.” (与吴晓刚合写)
3.2010年5月9日−11日,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春季会议(以色列海法大学):“Fertility Decline and Educational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与吴晓刚合写)
4.2010年5月9日−11日,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春季会议(以色列海法大学):“Earnings Returns to Tertiary Education and Gender Earnings Gap in Urban China, 1988-2005.”(独立作者)
5.2011年3月31日−4月2日,美国人口学会(PAA)2011年年会(美国华盛顿):“Fertility Decline and Educational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与吴晓刚合写)
6.2011年4月13日−16日,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委员会春季会议(英国埃塞克斯大学):“Key-point Schools and Entry into College in China.”(独立作者)
7.2011年8月19日,北美华人社会学家学会(美国拉斯维加斯):“Key-point Schools and Entry into College in China.”(独立作者)
8.2011年10月3日−4日,国际妇女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Women)生育与赋权会议(美国华盛顿特区):“Fertility Decline and Women's Empowerment in China.”(与吴晓刚、贺光烨合写)
9.2012年5月10日−13日,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春季会议(香港中文大学):“Selection on Gender along the Educational Pipeline in China.”(与张春泥合写)
10.2013年7月20日−21日,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贵阳)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分论坛:“中国教育升学的性别差异”(与张春泥、谢宇合写)。
11.2013年10月12日−13日,2013年社会学与人口学研讨会(上海大学):“中国教育升学的性别差异”(与张春泥、谢宇合写)。
12.2013年12月14日−15日,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冬季论坛(复旦大学):“中国的重点中学与大学入学”(独立作者)。
13.2014年3月8日−9日,2014年社会学与人口学研讨会(中山大学):“读211大学值吗?211大学与工资收入”(独立作者)。
14.2014年6月7日−8日,珠三角社会的转型与挑战(中山大学):“母亲的教育和就业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与苏桐合写)。
15.2014年7月11日−12日,中国社会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武汉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分论坛:“母亲的教育和就业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与苏桐合写)。
16.2014年12月13日−14日,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冬季论坛(南京大学):“香港年轻人失业和初职获得的历史变化”(独立作者)。
17.2014年12月20日,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年会(
广州医科大学):“健康的教育梯度、城乡差异与影响机制”(与石爽合写)。
18.2015年6月6日−7日,“劳工、流动与发展:珠三角及中国其他地区”国际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年轻人失业和初职获得的历史变化”(独立作者)。
19.2015年7月11日−12日,中国社会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南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分论坛:“父母教育对少儿健康的影响”(与闫晨语合写);转型中国的劳动与劳动力研究分论坛:“健康的教育梯度、城乡差异与影响机制”(与石爽合写)。
20.2015年9月25日−26日,2015年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方法研讨会(北京大学):“母亲的教育和就业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与苏桐合写)。
21.2015年12月12日−13日,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冬季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流动人口的社会医疗保险参保行为”(与高雅静合写)。
22.2016年1月21日−22日,定量社会科学论文研讨会(南京大学):“农村青少年的升学与迁移”(独立作者)。
23.2016年5月7日,“社会流动理论视角下的中产阶层公民参与”研讨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缺失数据处理与多重插补技术”(独立作者)。
24.2016年6月26日−30日,“转型社会的人口、家庭和分层——海峡两岸社会议题研究工作坊”(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升学的性别差异”(与张春泥、谢宇合写)。
25.2016年6月28日−29日,“两岸三地学术研讨会”(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Earnings Returns to Tertiary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 1988-2008”(独立作者)。
教学情况
1.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社会学本科 “教育社会学”(选修);
2.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人类学本科 “定量研究方法”(必修);
3.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 “社会研究方法(定量)”(必修);
4.中山大学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1-2015级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 “定量研究方法”(必修)。
5.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3级、2014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
社会学理论”(必修)。
获奖情况
1.2007年,中山大学何肇发奖学金。
2.2007年至2012年,香港科技大学
研究生奖学金。
3.2010年,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ISA-RC28)索伦森学生奖学金(Aage B. Sørensen Memorial Student Award)。
4.2011年-2012年,香港科技大学海外研究奖学金。
5.2014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优秀教师。
6.2014年,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
7.2015年,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