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咏诗(1960年生于广州),中国著名女指挥家。 叶咏诗出生于音乐世家,但成才于香港。父母皆是音乐人。她四岁即随母亲学习钢琴,八岁参加儿童合唱训练,十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后随父亲叶惠康博士学习乐理和指挥。1978年,叶咏诗获香港皇家赛马会音乐基金奖学金,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深造,主修小提琴及钢琴、理论和
管弦乐活动,考取了RCM文凭、ARCM和LTCL小提琴演奏文凭以及ARCM钢琴教学文凭。1983年她转赴美国
印第安纳大学继续攻读小提琴和指挥课程,取得双主科硕士学位。
1985年,叶咏诗在法国贝桑松第三十五届国际青年指挥大赛中叶咏诗赢得冠军以及金竖琴奖。1988年在第八届东京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奖。1986年和1992年,她获得奖学金参加了邓肯活动中心的暑期指挥大师班,跟从
小泽征尔、
伯恩斯坦、米亚及罗查云斯基、
约翰·纳尔逊等大师学习。
从1996年到2003年出任
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并为之引入了音乐季机制,使得乐团水准稳步上升。
她同时还是泛亚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席指挥。另外叶咏诗也经常和
上海交响乐团,
香港小交响乐团,台湾联合实验管弦乐团,日本大阪管弦乐团、札幌交响乐团、广岛交响乐团、新星日本交响乐团、新日本管弦乐团和九州交响乐团等亚洲乐团,波兰华沙管弦乐团、西班牙纳里夫岛交响乐团、捷克哥薛施省乐团、法国吐鲁士国家交响乐团及贝桑松室内乐团等欧洲乐团合作。
叶咏诗的指挥偏属
浪漫一方。她的指挥清澈澄明,表现力强,深受中国听众,特别是南部地区的听众好评。
她于1996年在香港与著名流行音乐歌手张学友一连合作四场演出《
爱与交响曲》令许多年轻一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获得广泛的欢迎,自此开创了香港管弦乐团与其他流行歌手的合作。
叶咏诗的指挥风格沉静而干练,但日前她引领
广州交响乐团在广州和佛山两地举行的儿童音乐会,却让人见识了她幽默、女人味的一面。这位在台上从不说话的女指挥,这次却对着小朋友大耍嘴皮子,让大小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热闹和谐的气氛包围着星海音乐厅。广州交响乐团演奏了六首老少咸宜的作品,叶咏诗讲解的时候使用了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她的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比起许多“老广”,这位香港女指挥的普通话说得清晰流畅,不过她还是很谦虚,经常在台上当起小学生,发现哪个词没有把握,她就会大声地问:“这个词国语怎么念?”让台下的小观众充当自己的老师,使演出的互动和沟通显得更加融洽。 这台儿童音乐会特邀的小提琴独奏演员是2001年获得全国比赛少年组冠军的
杨晓宇,他的演奏博得场上阵阵热烈的掌声,叶咏诗让晓宇再来一首,等晓宇奏了返场曲后,她就说:“精彩演出的背后靠的是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下苦功。晓宇告诉我,他每天练琴的时间不少于5小时。我看到下面有家长在数落自家的小孩:‘你看你,5分钟你都坐不住了吧。’我的两个小孩也总是需要我不断督促。没有关系的,从今天开始还可发奋追赶嘛,听完音乐会,回到家至少还可练习三个小时呢。”一席话,逗得观众笑声一片。在演奏安德逊的《失魂时钟》这首漫画式的描写性标题乐曲时,叶咏诗让场上的小朋友和家长都举起双手,随着乐曲的节奏左右摆动,她一会儿指挥乐队,一会儿指挥观众,全场变成一个快乐的大家庭。这首诙谐的曲目让小朋友开始“坐立不安”,善解人意的叶咏诗马上在下一首作品约瑟夫·斯特劳斯的《小嘴不停波尔卡》时,把台下“不安份”的朋友和家长请上台与她同台表演,大家被美妙乐曲所激动,也为叶咏诗变幻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所吸引。
叶咏诗作为亚洲乐坛备受尊崇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足迹踏遍欧洲大陆。出生在广州的叶咏诗是星海音乐厅的常客,两年前她曾在星海和帕尔曼同台演出。叶咏诗说:“当指挥家成功与否,有一半跟音乐拉不上任何关系,人际关系、领导才能、自信心、人生经验以及努力不懈的学习态度是缺一不可的因素。”
叶咏诗获奖无数,她于1990年获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2006年获香港公开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更成为首位香港指挥家获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的最高荣誉 -“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促进香港与法国的友好关系。 1985年,叶咏诗在法国贝桑松第三十五届国际青年指挥大赛中叶咏诗赢得冠军以及金竖琴奖。1988年在第八届东京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奖。1986年和1992年,她获得奖学金参加了邓肯活动中心的暑期指挥大师班,跟从小泽征尔、伯恩斯坦、米亚及罗查云斯基、约翰·纳尔逊等大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