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论创作》是《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之一。本书收入了135篇文章,是叶圣陶60多年从事创作、教育和编辑工作的经验积累。
图书简介
封面
《叶圣陶论创作》全书分成两辑。第一辑论文学创作,既有关于创作规律的精辟论述,又有对写作方法的具体阐述。第二辑谈阅读欣赏,把读者领入文学宝库撷华采英,发微探幽。作者的评论文章善于在谈阅读时兼谈写作,把对别人作品的分析和自己写作的心得体会融为一体。其中有不少是对文学青年的悉心指导,既启人疑窦,又引人入胜。文章深入浅出,质朴无华,使人读后并不感到理论深奥莫测,创作难以企及。本书不仅对文学爱好者和习作者有实际的指导作用,而且对语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内容赏析
叶圣陶先生在书中提到:“作文一课,我谓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
叶老所说的这段话,为我们写作思想给予很大启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师认识和研究学生作文,首先要从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开始,要搞清楚作文的性质和任务。作文是语言训练的专门课程,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用口头说心头,用笔头写口头的能力。“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这里强调的是我口、我手、我心,是“我”,是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作文训练不能离开学生的基础,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更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不能要求学生像作家写作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要求学生把已经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积蓄说清楚,写明白即可。现在的学生为何怕写作文,为何一拿起笔就感到头疼,这与教师作文教育指导思想有关。教师不必强调过多的技巧,不必提过多的写作要求,要在培养兴趣上下功夫。所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来进行作文,让学生敢于写,喜欢写。强调这一点,在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叶老在书中指出:“命题作文也没有什么不好,命题作文而含着八股的精神,才发现毛病,学生中了那种毛病,把胸中所积蓄与纸面所写看作互不相关的两回事……所以写下来的文章也不足观了。”《新课程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提倡自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叶老的这些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命题作文容易使学生在写作中出毛病的实质问题。学生写作文,意在练笔,不得已才采用命题作文的办法,即使是命题,也必须是“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应把着力点放在开阔学生作文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要让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说明,尽量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要注重学生的练笔,可以从写日记开始到写放手文。在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定范围作文、自拟题目作文等训练中,提倡后几种训练,尽量少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观点,还他们的自由和个性。
叶老曾经设想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新课程写作目标和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指导思想都体现了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思想。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只有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自己写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才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一种能表现自我的方式时,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会有什么问题呢?我们认为,如果能按叶老的这些思想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就会把写作当成一件自己需要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学生,不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也解放了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对书写、行款、标点,对作文修改等,这些要求也体现在叶老的作文教育思想中。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历久弥新,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
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
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
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