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成,
广府东莞人,香港
叶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71年叶志成一手创立“恒昌行”涉足
化工行业,因对
香港精细化工工业的突出贡献,获得香港青年工业企业家奖,被誉为“香港化工大王”。为叶容先生儿子、
叶凤娟女士及
叶子轩先生之兄。2006年成立「叶志成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致力於中国助学、香港关心弱势社群两方面,回馈社会。
人物简介
叶志成,
广府东莞人,祖籍广东东莞
石龙镇,是香港青年工业家获得者、
叶氏化工集团董事局
主席。
叶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0408—HK)创办人.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在香港从事工业难,而在工业领域做出自己的品牌更不容易。香港是国际化金融贸易物流中心,工业在其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6%,从业人员不到20万;在香港的股票市场上,工业股的市盈率远较金融地产股要低,俨然是“二流产业”。然而,哪怕在这种环境下,仍然有不少的香港企业家投身工业(制造业)。为香港、为珠江三角洲,乃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叶志成-----香港叶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1971年叶志成一手创立“
恒昌行”涉足化工行业,35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率领他的团队以每年8000万港元的增速,将叶氏化工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超54亿港币的香港上市公司。集团集
天拿水、特种
上光油、
油漆、单体溶剂、
润滑油、
油墨、
树脂等七大核心业务,专业从事精细化工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拥有“紫荆花”漆、“
洋紫荆”油墨、“力士”润滑油与“博高”润滑油等多个知名品牌,紫荆花漆在全国拥有超过1800家专卖店。并初步完成在大陆15家现代化生产制造基地的工业布局。
因对香港精细化工工业的突出贡献,叶志成获得香港青年工业企业家奖,被誉为“香港化工大王”。
11月25日,叶志成先生接受本报独家专访。他说,干工业没有什么新闻,这是他35年来第一次接受大陆媒体的访问。
人物经历
1971年,集团创始人叶志成和妹妹叶凤娟在香港西营盘一个占地仅40尺的小门店,起名“恒昌行”,自此开始叶氏化工最早的石化业务。开始的业务模式就是买进大桶化工原料,分装之后推着自行车一家一家工厂地“行街”推销……时至今日,已渐退幕后的叶志成先生还清晰记得恒昌行首月的销售额——4080元。
在跟工厂逐渐熟悉之后,叶志成很快发现这些工厂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天拿水(香蕉水),于是他们开始做天拿水的生意;而后来又发觉这些工厂用天拿水来调和油漆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因为条件所限,往往也很难分清问题到底出在哪一环。聪明的叶志成于是又找到工厂负责人说,干脆你们的油漆也从我这里拿吧,这样出了任何问题,你们只要找我就行。凭借此前积累的信誉度,不少客户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紫荆花油漆应市诞生……没有豪言壮志,没有宏伟蓝图,只是凭借自己敏锐的市场触觉,创始人积极尝试并牢牢把握住了每个市场机会,并凭借“勤可补拙”和“诚可取信”的创业宗旨,不断获得进步,当年的恒昌行也开始逐渐成长壮大。
1991年,叶氏化工在香港成功上市,这将叶氏化工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一家家族企业发展到上市公司,叶氏三兄妹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成功地向企业管理者角色转变,以更开放的心态了解外界、接受多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另一方面,也逐渐适应形势需要,引入许多优秀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和相关人才,随市场变化不断调试企业管治结构,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的操作更加规范也更加高效;而上市公司的身份使得叶氏化工集团的融资渠道畅通很多,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合作伙伴。
然而上市之后,更多的钱,更多的机会也曾让叶氏化工“迷失”过一段时间。
1991上市之初,资金充沛,叶氏化工业务曾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集团涉足了贸易、储罐等业务领域。这使得公司当时的负债率曾一度超过100%的警戒线。为了解决银行负债过高的问题,公司管理者开始反思,并于1996年公司开始着手业务重整,将一些与化工主业无关的业务相继剥离。如其中对贸易业务的剥离,尽管1996年时集团的化工贸易占到整个公司业务的30%~40%,但考虑到其起伏性大影响整个集团的稳定,叶志成仍毅然将其剥离。
当年这一“壮士断腕”般的举动令很多人不解,但它恰恰却帮助叶氏化工成功躲过此后一劫——化工贸易剥离之后,叶氏化工的负债率大幅下降,从而在紧随其后到来的97金融风暴中,有效避免了企业因为负债率过高而破产倒闭的危险。也正因如此,风暴过后叶志成先生总结经验,郑重提出了“专注本业”的口号。他表示:“如没有1996年的业务重整,我们就可能挺不过这场金融风暴,也就可能没有叶氏企业今天的发展。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很多香港公司或3、5个月,或1、2年就垮掉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其发展偏离了本业,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因此,我们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本业!”
1997年对于叶氏化工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年叶志成先生提出了“专注本业”的口号;这一年经历了金融风暴历练的“叶氏化工”步入了长达5年的调整期。
首先,针对紫荆花漆当时在海南岛、济南、长春、苏州、无锡、汕头等地区,与当地合作伙伴分别合作建厂,因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战,结果出现互相抢夺市场、互相倾轧的不良现象,叶氏化工决定收回分散的经营权。至此,紫荆花漆实现了全国统一管理、统一品牌推广,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正轨。
其次,也是这5年内,叶氏化工明确了“专注中国市场”的战略。
叶氏化工上市之后曾有段时间在国内不断开厂扩张,并将目标客户锁定在台商和港商,但1995年以后,这类客户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叶氏化工投资新建的许多工厂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业务发展前景不明。
与此同时,叶氏化工也尝试开拓海外市场,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都设立工厂,还在新加坡设了贸易公司,而后来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叶志诚先生的弟弟,集团副主席叶子轩先生就在当时考察完越南市场后,提交了一份分析报告,明确分析了市场状况:“越南是有潜力的市场,但不是今天的市场,相对于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越南市场规模太小;而且竞争对手多是华侨,他们在东南亚地区做生意更内行、更擅长。”于是,经过5年的梳理和养精蓄锐,叶氏化工发展逐渐明确了方向,集中力量在中国市场,并积极调整,蓄势待发。
2001年,调整期后的叶氏化工集团再次遭遇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但这一次公司凭借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稳健的市场策略,不但顺利度过了危机,更通过市场汰弱留强,使自身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整体亦获得了平稳快速的增长。至此,叶氏化工正式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时至今日,叶氏化工集团总员工总数已近5000人,市值达50亿,2011年销售额预期将超过80亿,而2013年每年销售额更预期将突破100亿,相信公司的市值也会进一步提升。
在谈及企业成功的秘诀时,集团主席叶志成先生这样表示:“作为资历最老的一名员工,我深深感受到,过去40年间,我们赖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首先是‘人和’二字。我何其有幸在创业历程中,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特别是我们的管理团队,以及很多很多的同事共同携手,心无旁贷,一起打拼。因此,对外我们奉行谦厚及守信;对内,我们视员工为公司命脉,尊重及关爱他们。同时我们也在企业内部倡导一种‘小老板’制度和文化——通过实施奖评计划,对每位员工的绩效进行定期考核,鼓励员工成为企业的小老板,以小老板的专注,投入企业营运中,并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我们另一个重要的成功要素——‘渴才’,即视人才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礼贤下士,量才而用,并努力为我们的员工提供公平、宽松和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空间,期待在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之间获取最佳平衡与共赢效果;我们也始终秉承‘专注’的信念,以专注、专业的态度在化工领域内深耕细作,成立接近四十年至今,只从事生产及销售溶剂、涂料及润滑油的核心业务,将力量集中在我们最擅长和最熟悉的领域。经验也表明,因为我们专注于一项业务,所以一定会看长线,而长线的策略每每能平衡当下决策,从而带领我们跨过一个又一个经济难关。”
人物访谈
中国工业报:在香港能够坚持制造业(工业)非常不容易。叶先生在这个行业里一干就是35年,并获得了香港青年工业家奖。请问,长期支持您立足工业的内心动力是什么?
叶志成:坦率地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作为自由港,香港人的机会比较多,而工业股的市盈率相对比较低,所以从业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无论地产狂潮,还是股票热浪,我都没有想过离开工业,每一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我从青年时代从事第一份职业开始,就在制造业行业一直干到现在。在这个行业里我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心血,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从事其它别的行业。
现在来想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喜悦之情与满足感,使自己35年执着此业。35年来,即便是在金融风暴受到波及,但是我们稳步发展,我内心感到很满足。当看到公司的业绩在平稳增长,当看到现代化工厂在大陆的各个荒凉之地建立起来,我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工业报:今年,叶氏化工集团旗下“紫荆花”漆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入选福布斯亚洲优秀企业200强,请问,您觉得叶氏化工集团成就优秀有何特别之处?
叶志成:能够获得这些荣誉,高兴之余,更多的感觉是压力与责任。“紫荆花”这个品牌创建于1982年,以香港市花命名,很受人们喜爱。“紫荆花”漆能够获得“中国名牌”,这不仅是叶氏集团的荣誉,也是属于香港工业的荣誉、香港人的荣誉。中国名牌每3年都要进行复审,我们要珍惜这个荣誉,只能努力做得更好。
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叶氏企业的宏图就是:专注本业。也许这就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一个特别原因。30多年从事此业,由专而精,自然做得出色一点。
叶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曾经偏离过专注本业的原则:在1991香港上市之处的一段时间,集团的业务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也做贸易、储罐等业务,偏移主业。致使我们的负债率高达110%的警戒线。为了解决银行负债过高的问题,1996年我们着手业务重整,将一些与主业无关的业务相继剥离。经过去繁就简、突出主业,叶氏的负债率下降到40%以下。这样,在97金融风暴来临时,避免了企业因为负债率过高而破产倒闭的危险!
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1996-2001年间,虽然集团总体上都有赢利,但是波动很大。经过5年的业务重整,到2001年,我们不但比较顺利的度过了金融危机,而且主业务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集团业务取得了平稳增长。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1996年的业务重整,我们难于挺过金融风暴!也许就没有叶氏企业今天的发展。
总结我们35年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本业非常重要!在金融风暴中,很多香港公司或是3、5个月或是1、2年就跨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偏离了自己的本业,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为了铭记这条经验,2001年10月25日,在公司创立30周年纪念日,集团的名称正式改为:叶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表示集团30年前创业于化工,日后亦将永远立业于化工。
集团简介
叶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创办於1971年,前身为「恒昌行」,於1991年成为香港上市公司 (股票代号 : 408)。集团专注於生产及销售化工产品,一直与时并进,发展规模愈趋庞大:截至2010年3月31日止,集团的营业额超过54亿港元;截至2010年6月30日,集团的市值达43亿港元。 集团的核心业务为溶剂、涂料及润滑油三大类,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化工产品制造商之一。集团总部设於香港,17间不同种类的生产厂房遍布神州大地,产品分销网络覆盖於中国各大省市。
集团的核心业务为溶剂、涂料及润滑油三大类,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化工产品制造商之一。集团总部设于香港,18间不同种类的生产厂房遍布神州大地,产品分销网络覆盖于中国各大省市,员工总数达4,100多人。
叶氏化工旗下的产品以质优服务见称,品牌享负盛名,包括「紫荆花」漆油、「洋紫荆」油墨、「工乐施」特种上光油、「大昌」树脂、「Ad-Coat」电子绝缘涂料、「力士」润滑油,以及「博高」特种润滑油。
集团经历
70年代∶ 创业期
1971年10月25日,「恒昌行」化工原料公司于香港皇后大道西425号开业,即「叶氏化工集团」的前身。
恒昌行本著勤可补拙,诚可取信的创业精神,锐意发展业务,在石油化工业内不断巩固实力,开拓空间。
80年代∶ 拓展期
集团开始在中国采购原料,并同时积极拓展中国市场。
中国开放改革,集团掌握先机,积极投入开发高技术产品,化工产品趋向多元化,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
位于深圳布吉的「恒昌化工厂」落成,是集团位于国内的首间厂房 。
90 年代∶ 飞跃期
位于香港新界粉岭的「叶氏化工大厦」落成,自始成为集团的总部 。
1991年8月,集团在
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号:408),业务开始新里程。
集团稳步发展,展开多项收购合并行动,并陆续投资兴建厂房、设立分销点,加入新业务,渗透整个庞大的中国市场。
21世纪∶稳步向前
凭著坚守「专注本业」的经营理念,集团不断扩展业务,发展一日千里。
集团于惠阳、中山和浙江兴建新厂房,采用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令产量倍增。
集团著重科研和客户服务,不断改良产品;同时亦持续提升公司管治水平,务求稳健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集团于2005年获全球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为亚太区200家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下的最佳上市公司之一,充分突显了集团的雄厚实力,并肯定了集团出色的表现及在业界的领先地位。
于2007年度,集团获《亚洲货币》杂志举办的最佳管理公司选举中荣获「香港最佳管理公司(小型企业组)」第一名,足以见证集团无论在企业发展策略和业务管理方面都备受投资各界认同。
于2008年度集团更在《FinanceAsia》杂志举办之2008年度「
亚洲最佳管理公司投资选举」香港组别中荣获「最佳中型企业」第一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