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佳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司佳(1978年6月8日-2020年10月11日),女,上海市人,1996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华师大二附中就学期间,作为上海唯一的中学生代表出席全国学联第二十二届代表大会,并以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第一届文科基地班录取。2001年6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8月获博士学位。2007年8月起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2016年11月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78年6月,司佳出生于上海。
1995年由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考入复旦大学第一届文科基地班,1999-2001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师从周振鹤教授),取得历史学硕士M.A.学位。
1999年6月本科毕业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2001年6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留学,2006年8月获博士学位。
2001年获得William Penn Fellowship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of Pennsylvania)东亚系攻读博士(指导教授:梅维恒VictorMair、韩书瑞SusanNaquin等),2006年8月获得该校博士Ph.D.学位。期间,2001-02年被评为美国汉尼基金青年学者(HaneyFoundation Fellow),2006-07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讲师,并兼任圣约瑟夫大学(St.Joseph's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2007年8月起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2008年获上海市晨光学者基金;2014年获得“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
2010年赴日本関西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G-COE项目博士后研究。
2016年11月起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次给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学位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全英语课程教学,尤其注重在授课内容中强调中英文原始资料的解读与运用。
2020年10月11日,司佳因病救治无效,于上海长海医院逝世,享年42岁。司佳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0年10月15日(星期四)下午14时30分在龙华殡仪馆一楼长安厅举行。
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向。研究兴趣还包括上海近代城市社会,出版史、文化史及阅读史。
学术论文
独立作者
1.司佳,《伦敦会藏梁发〈日记言行〉手稿解读》,《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3期,第130-135页。
2. 司佳,《从〈日记言行〉手稿看梁发的宗教观念》,《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6期,第122-130页。
3. SI Jia Jane, and Dong Shaoxin, “Humanistic Approach of the Early Protestant Medical Missionarie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51.1 (March 2016):100-112.(国际学术期刊《宗教与科学》,执行严格匿名评审)
4. 司佳,《晁德莅与清代圣谕广训的拉丁文译本》,《复旦学报》2016年第二期。
5. 司佳,《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的中文作品与翻译策略:以米怜为中心的讨论》,香港《翻译史研究》2015年12月出版。
6. 司佳,《近代基督教〈三字经〉与中西语言文化接触》,日本近代东西言语文化接触研究会《或问》第38号,2015年12月。
7. 司佳,《文本,书院与教育:伦敦会在早期在马六甲的对华传教准备工作》,《澳门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81-90页。2015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全文转载,78-86页。
8. Jia SI(司佳),“Treaty-Port English in Nineteenth-Century Shanghai: Speakers, Voices, and Images.”Cross-Currents: East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Review(美国《东亚历史与文化评论》,执行严格匿名评审), 6 (March 2013): 38-66.
9. 司佳,《邝其照与1868年〈字典集成〉初版:兼谈第一本中国人编写的英汉字典及其历史实用价值》,《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149-158页。
10. 司佳,《传教士缘何研习<圣谕广训>:美国卫三畏家族档案手稿所见一斑》,《史林》2013年第3期,90-97页。
11. 司佳(Jia SI), “Reprinting Robert Morrison’s Dictionary: Producers, Literary Audience,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Market in Nineteenth-Century Shanghai.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国历史学科前沿》(英文原发稿),6.2 (June 2011):229-242.
12. 司佳,《基督教女性三字经体布道文本初探:以〈训女三字经〉为例》,日本関西大学《东亚文化交涉研究》第4号,2011年,243-252页。
13. 司佳,《耶鲁大学传教士档案所见清代圣谕广训方言手抄稿若干种》,日本近代东西言语文化接触研究会《或问》第21号,2011年,117-128页。
14. 司佳,《麦都思〈三字经〉与新教早期在华及南洋地区的活动》,《学术研究》2010年第12期,112-119页。
15. 司佳,《见闻、谈资与讽刺诗 ——中国洋泾浜英语在十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出版物中的流传》,《九州学林》2010年(春夏季),172-189页。
16. 司佳(Jia SI), “Collecting and Collection: Local Chinese Culture in Robert Morrison’s Dictionary,”《复旦学报》英文版Fudan ournal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4 (Dec. 2009): 104-122.
17. 司佳(Jia SI), “Breaking through the 'jargon' barrier: Early 19thcentury missionaries' response on communication conflicts in China.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英文原发稿), 4.3 (Sept. 2009): 340-357.
18. 司佳,《五车韵府》的重版与十九世纪中后期上海的英语出版业,《史林》,2009年第2期,6-13页。
19. 司佳(Jia SI), “Life around English: The Foreign Loan Word Repertoire and Urban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the Treaty Port of Shanghai.”《复旦学报》英文版Fudan Journal(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 (Mar. 2008): 126-143.
20. Jia Jane SI, “The Genealogy of Dictionaries: Producers, Literary Audience, and the Circulation of English Texts in the Treaty Port of Shanghai.”Sino-Platonic Papers, 151 (June 2005).
21. 司佳,《邝氏英学丛书与十九世纪末上海实用英学形成》,载复旦大学历史系等编《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2005年,第80-90页。
22. 司佳,《商人、仆人、通事和十八世纪中国沿海洋泾浜英语的形成》,或问WAKUMON Journal of Studies of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6 (May 2003), 85-93,日本関西大学.
23. 司佳,《从通事到翻译官:论近代中外语言接触史上的主被动角色的转换》,《复旦学报》2002年第2期,44-50页。
24. 司佳,《西方人士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催生作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64 (Oct. 2000): 11-19.
25. 司佳,《从岁时到天时:明清移民以后土著苗民之日常生活安排》,《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4期, 35-48页。
26. 司佳,《早期英汉字典所见之语言接触现象》,《复旦学报》2000年第3期,60-67.
27. 书评 Book Review. New Terms for New Ideas: Western Knowledge and Lexic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ichael Lackner et al.中国学术, 2 (2003): 271-73.
28. 书评 Book Review.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Lexicon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 a National Language. Federico Masini. 中国学术, 2 (2002): 340-43.
学术著作
司佳,《近代中英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涉》(30万字),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10月。
司佳(Jia Jane SI),Circulation of English in China: Speakers, Historical Texts, and a New Linguistic Landscape.(《英语在中国的传播:使用者、历史文本及语言景观》)VDM Publishing Group, 2009.
出版图书
学术交流
2005年3月美国亚洲学年会AAS Annual Meeting, Chicago, USA, Graduate Student Individual Paper Presentation(学会评审研究生优秀论文独立发表)
2007年3月美国国会图书馆 “A Bridge between Cultures: Commemorating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RobertMorrison’s Arrival in China,” Library of Congress and University of Maryland,USA, March 14-16.
2007年12月中山大学“清代口岸城市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3月澳门历史学会“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Macao.
2008年7月英国爱丁堡大学新教海外传教史国际学术研究会年会, Edinburgh, UK.
2008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学“出版文化的新世界:香港与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 HK.
2010年6月四川大学“中西比较视野下的社会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10月日本关西大学“印刷出版与知识环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Osaka, Japan.
2011年6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Penn State University, USA “十六世纪以来的世界宗教与文化”暑期研讨班三次专题授课
2011年7月美国耶鲁大学新教海外传教史国际学术研究会年会,Yale University, USA.
2011年10月代表复旦大学外事访问团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题演讲两场
2011年1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刷出版与中外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年12月复旦大学“新文化史与上海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年6月复旦大学“中华书局与中国近现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年4月复旦大学中华国际文明中心工作坊“基督宗教与上海社会,1840-1949”
2014年6月The Eighteenth Asian Studies Conference Japan, Sophia University, Tokyo
2014年10月11-12日山东大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年10月17-18日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第二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
2015年3月18-23日 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 “The Presence and Future of Humanity in the Cosmos”亚洲学者特邀专题对话研讨会。
2015年6月20-21日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海客谈瀛洲: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世界想像,1839-1978”学术工作坊
2015年6月24-26日台南长荣大学「第六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
2015年12月17-19日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办“第一届中国翻译史国际研讨会”
2016年5月6-8日 日本关西大学东亚文化交渉学会第8回国际学术大会
2016年6月3-6日 香港城市大学“新视野—东亚世界知识生产与研究方法”学术工作坊
承担项目
(1)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资助课题 “早期新教传教士中文作品与手稿研究”(项目号15BZS088)
(2)2014年全英语课 China: From Reform to Revolution(中国历史:改良到革命)作为课程负责人获 “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立项。
(3)200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项目(2009BLS001省部级,已结项)
(4)2009年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一般课题项目(省部级)
(5)200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省部级,已结项)
(6)2008年复旦大学“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已结项)
(7)2008年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已结项)
(8)2008年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学者项目(已结项)
学术访问
2014年1-2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访问学者,三次学术讲座
2013年9月台北中研院Academia Sinica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一次学术讲座
2012年8月日本関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人文基金资助)
2009年6-9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访问学人
2008年7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资料访问研究
2005年2-3月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交流访问。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2:2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