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骨蠕虫属(学名:Osedax)是一类深海
多毛纲动物,俗称食骨虫,学名Osedax来自拉丁语,意为“食骨的”,得名的原因它们主要是靠在
鲸遗体的骨头上钻洞来获取骨头里的脂类物质,这些物质是它们主要的
营养物质。
食骨虫没有胃、口和肛门,主要是依靠
共生细菌来消化鲸的脂肪和骨油后分解出营养来供它们吸收。它们有彩色羽毛状的结构来充当鳃,显著的根毛状结构用来吸收营养和
排泄废物。在一只
雌性个体中,有着50-100只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雄性个体,因为雄虫在幼虫期时就不再长大了。
无论在野外还是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水中,人们都能观察到
雌虫会大量产卵(Rouse et al. 2009)。Osedax rubiplumus一次能产出上百个
卵母细胞。它们的
内共生体——海洋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细菌在这些卵母细胞中是不存在的,而是在之后从外界获得。对于成体,细菌居住在根毛状结构上,而这些结构用于进入鲸骨。它们的生殖力似乎非常旺盛,持续不断的繁殖。虽然沉入海底的鲸鱼遗体很稀少,食骨蠕虫属靠他们强大的生殖特性造就了它们的的多样性。
在2002年该属被发现后,第一次对外宣布是在2004年的《
科学》杂志上。2005年,瑞典的一些
海洋生物学家进行了一项试验,结果成功的在
瑞典西海岸的
北海发现了一新种。在试验中,他们将一只被冲上岸的
小须鲸遗体沉入120米深的海中,并观察了数个月。结果出人意料,生物学家们发现这次的发现与之前不同,新种Osedax mucofloris生活在
浅海中,而之前发现的食骨蠕虫是生活在深海中的。
美国
夏威夷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
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指出,19世纪末有半数的食骨蠕虫灭绝,因为当时90%的鲸都由于捕鲸活动被杀死。
食骨蠕虫对于
海洋脊椎动物遗体的
降解所扮演的角色备受人们争议。一些科学家认为食骨蠕虫只消耗鲸骨,而另外一些人认为它们可以消耗多种类型的遗体。这种争议是由于一个
生物地理学悖论引起的:虽然鲸遗体坠入海底是很罕见的,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也很短暂,食骨蠕虫仍然有
广阔的生物地理学分布,而且也具有很强的多样性。一种假设超前的解释了它们如此成功的原因,认为它们能将多种
脊椎动物的
遗体收集到鲸骨附近。已有一项试验试图证实这一假设,已知一个食骨蠕虫属的变种能将海底的牛骨收集起来。人们也曾观察到它们能将水面舰船厨房垃圾中混入的陆生动物骨头收集起来。其他一些科学家也对此假设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牛骨试验并不满足自然栖息地的条件,而且陆生动物骨头大量进入海中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他们还指出,残羹落入海中,动物遗体很快就会消失,食骨蠕虫可能来不及收集,而且也没有相似的其他观测案例来证实这一假设。食骨蠕虫对于降解海洋脊椎动物的真正作用是需要被人们深入了解的,因为这对于研究海洋脊椎动物的
埋葬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