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合(读作:hé、gě)为现代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该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盖合,后引申为闭合、聚合、结合、符合等义。
字源演变
“合”,一说象形字、一说会意字。持象形字观点的学者认为合是由“亼”合“口”组成,就形体上来看,像一个器皿,与它上面的盖子刚好相合,另有学者认为这个器皿就是煮饭用的锅,下面的“口”为锅,上面的“亼”为锅盖,而这锅盖正好与锅相合,故认为“合”为象形字。持会意字观点的许慎认为“合”从“亼”,从“口”,会意字。“亼”有人认为就是古“集”字,有集合之意。所以,许慎将“合”解释为“合口”(把口闭起来)。
《说文·亼部》:“合,合口也。”本义为闭合、合拢,如合眼、合抱。将“口”视作一个较小的范围或区域。来自于不同地方、不同方向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为“合”,此为聚集之意。如合资、合作、合力、联合、聚合等。意料之外的聚于一点,则为巧合。“口”指出入口,是出入通过的地方,是极有限的范田。“合”也可视为“人”“一”“口”,意为:大家同吃一碗饭,是合作;人人发出一个声音,是合心。“人”、“一”、“口”为“合”还可理解为:少开口,不言是非为“合”;少开口,不染病菌为“合”。“合”由本义引申,表示结合、联络、聚合、合并等。除此之外“合”还可以引申为符合、不违背,如合法、合格等。
金文和小篆都与甲骨文的形体相类似。楷书也是与前面的形体一脉相承,基本字形古今一贯,只有笔势方面的微小变化。但在战国时期,主要在楚系文字中有增从“甘”或“口”的写法,这种形式也见于以“合”为构件的合体字。
合又是“”(限于hé时)的简化字,只限于表合拢或全部义中。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亼部】合
合口也。从亼从口。候合切。
说文解字注
亼口也。
各本亼作合,误。此以其形释其义也。三口相同是为合,十口相传是为古,引伸为几会合之偁。释诂曰:㪉郃盍翕仇偶妃匹会,合也。妃合会对也。
从亼口。
侯阁切。七部。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合
《唐韵》𠋫合切。《集韵》《韵会》曷合切。《正韵》胡阁切。𠀤音盒。《说文》:合口也。
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诗·小雅》:妻子好合。
又配也。《诗·大雅》:天作之合。《前汉·货殖传》:蘗曲盐豉千合。注:师古曰:蘗曲以斤石称之,轻重齐,则为合。盐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为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
又会也。《礼·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注:合,会也。
又聚也。《论语》:始有曰苟合矣。注:合,聚也。
又答也。《左传·宣二年》:旣合而来奔。注:合,答也。
又闭也。《前汉·儿宽传》: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注:李奇曰:祛,开散。合,闭也。
又六合。《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
又黍名。《礼·曲礼》:黍曰芗合。
又《文中子·问易篇》:黄帝有合宫之听。
又合黎,地名。《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又州名。《广韵》:秦为巴郡,宋为宕渠郡,后魏置合州,盖涪、汉二水合流之处,因以名之。又参合,代地。《史记·韩王信传》:入居参合。又巨合在平原,合骑在高城,𠀤汉侯国。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又重合县属勃海郡,合乡县属东海郡,又合浦郡名。𠀤见《前汉·地理志》。
又《广韵》:器名。《正韵》:合子,盛物器。
又《广韵》:姓也。《左传》:宋大夫合左师。
又子合,西域国名。《前汉·西域传》:西夜国王,号子合王。《后汉·西域传》:子合国,去疏勒千里。
又通阖。《战国策》: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耶。注:阖、合同。
又与合通。《史记·魏世家》:筑雒阴合阳。注:合水之北。又《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废为合阳侯。
gě又《唐韵》《正韵》古沓切。《集韵》《韵会》葛合切。𠀤音合。《广韵》:合,集也。
又《集韵》两龠为合。《前汉·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又合龠为合,十合为升。注: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
又叶许及切。音翕。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鸾鹥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写“合”时,“人”宽,“一”“口”窄,“人”罩住“一”“口”。“人”,撇、捺相接于竖中线左侧,撇尖、捺脚都过横中线。“一”短,在横中线;“口”居下偏左,上宽下窄。
书法欣赏
音韵方言
韵书集成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3-08-19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20:5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