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香料
人工合成香料
合成香料也称人工合成香料,是人类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模仿天然香料。运用不同的原料,经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途径制备或创造出的某一“单一体”香料。世界上合成香料已达5000多种,属于常用的产品有400多种。合成香料工业已成为精细有机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成香料如按其化学结构或官能团来区分,有烃类、醇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醛类、酮类、酚类、醚类、缩醛类、缩酮类、曳馥基类、睛类、大环类、多环类、杂环类(吡嗪、吡啶、呋喃呋噻唑等),硫化物类,卤化物类等。
简介
定义
合成香料 (aroma chemical):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精油中提取出的香料称为单离香料,如从丁香油中得到的丁香酚;利用某种天然成分经化学反应使结构改变后所得到的香料称为半合成香料,如利用松节油中的蒎烯制得的松节醇;利用基本化工原料合成的称全合成香料(如由乙炔丙酮等合成的芳樟醇)。
发展历史
合成香料工业创始于19世纪末。早期从天然产物中所含的芳香化合物,如冬青油中的柳酸甲酯、苦杏仁油中的苯甲醛、香荚兰豆中的香兰素和黑香豆中的香豆素等开始人工合成香料并实行工业化生产。稍后,紫罗兰酮和硝基麝香等的出现,也是合成香料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由于天然精油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上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合成香料发展迅速,一些原来得自精油的萜类香料如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柠地醛等已先后用半合成法或全合成法投入生产,产量相当可观。此外,还有一系列在自然界未曾发现的新型香料如铃兰醛、新铃兰醛、五甲基三环异色满麝香等陆续出现。这类香料对新香型香精的调配有重要作用,常用的品种不少于2000种。
分类
合成香料通常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分类,主要有烃类、醇类、醚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醛类、酮类、缩醛(酮)类、腈类、酚类、杂环类及其他各种含硫含氮化合物。各种合成香料的分子量一般不超过300,挥发度同其香气的持久性有关。分子结构稍有不同往往会导致香气的差异,如顺式-3-己烯醇(即叶醇)要比它的反式异构体更为清香,左旋香芹酮有留兰香的特征香气,而右旋体为葛缕子香,因此用途也不一样。
合成
合成香料是精细有机化学品的一类。合成方法繁简不一,涉及多种有机反应,如氧化、还原、酯化、缩合、环化、加成、异构化、裂解等,主要通过减压分馏和结晶等单元操作进行提纯。产品除了要符合规定的物理化学规格如比重(d悭)、折光率(n慱)、比旋度([α]慱)、熔点(mp)、溶解度外,还要符合应有的香气质量要求。不论是配制食用香精还是日化香精所用的香料均有安全使用方面的质量标准。
主要生产原料
合成香料生产主要来源于农林加工产品和煤炭、石油化工品三类。
1.使用农林加工产品有松节油、山苍籽油、香茅油、菜籽油等。
2.使用煤炭化工产品,例如以苯酚为原料可合成大茴醛、双环麝香-DDHI等。
3.使用石油化工品,例如以乙炔和丙酮为基本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可得到芳樟醇、香茅醇等。
常见的合成香料
脂肪族料
各类脂肪族化合物在天然界存在十分广泛,但是,作为香料物质使用的数目并不如其存在的那么多,原因是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大,化合物的气味会逐渐减弱,一般十四个碳原子以上的脂肪族化合物基本没有气味。
芳香族香料
芳香族类香料在基本合成香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例如苯乙醇、香兰素、丁香酚等都是比较重要的香气成分,每年有相当量的生产和使用。
萜类香料
所谓萜类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结构首尾相连所构成的一类物质。根据萜类物质所含碳原子的多少,可以把萜类分为单萜类(C10)、倍半萜类(C15)、双萜类(C20)、二倍半萜类(C25)、三萜类(C30)等。根据结构也可将萜类物质分为开链萜类和环萜类,环萜类物质包括单环、二环和多环等类型。
杂环类香味物质
环上含有氮、氧和硫等原子的环状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由于氮、氧、硫杂环化合物存在于食品香味成分中,并且具有很高价值的感官特性,所以这类化合物是最令人感兴趣的香味物质。尽管它们在各种食品中存在甚微,但是由于它们有很强的气味和较低的阈值,使它们在增强食品的基本天然香气特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8:0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