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目的性是
康德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作为先验的判断力的原理的合目的性原理,是康德美学的核心所在。
生物
有机体的生存和人类的活动在同
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是
生物世界、
人类活动领域的复杂
因果联系和发展过程的一个特殊方面。合目的性在生物世界表现为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在人类活动领域则表现为人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自觉地改变环境、占领环境。在现代,
控制论把合目的性一词用来表示一切趋达目标的
负反馈调节。在负反馈过程中,系统不断把自己的控制结果同目标
作比较,通过调节使目标差不断缩小而逼近目标、趋达目标。因此,负反馈调节被看作是一种合目的性的行为。
生物世界的合
目的性曾经被
目的论用作证明创世主存在的论据。C.R.
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和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学说,给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同时也阐明了生物的合目的性的“合理的意义”。按照达尔文的学说,生物有机体的合目的性,实质上就是生物有机体对
生活环境的适应性。生物有机体的适应性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在外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行为本能方面等等。这些形式使生物能够合目的地适应环境。
生物适应性的这些表现形式,不是有意识地或按照某种自觉观念获得的,而是在自然选择这种客观因果制约性和
必然性自发地长期起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是客观
因果性和必然性的一种局部表现。但它们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是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因而是合目的的。生物的合目的性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合目的性的一面。人类活动的自觉目的超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合目的性的范围,是合目的性的最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