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HFUT)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较为完整的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的培养体系。
历史沿革
1946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电机班。
1947年,电机班改为电机工程科。
1954年,改为机电科。
1956年,科改系,始称“电机系”。
1959年,改成电机工程系。
1969年,原安徽水电学院、安徽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三校合并,安徽水电学院发配电专业并入。
1970年,成立电机系与校电机厂“厂系合一”的电机大队(系)。
1973年,改称电机系。
1979年,改称电气工程系。
1997年,原安徽工学院再度与合肥工业大学合并,安徽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并入。
1999年,系改院,更名为电气工程学院。
2001年,更名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系部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院下设4个系,4个本科专业。
学系: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电工与电子技术系、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系。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学院有教职工有182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人,实验人员22人,机关及其他人员24人。学院专任教师中有教授、研究员35人,副教授7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6人。此外,学院已聘任包括周孝信院士、柴天佑院士、陈维江院士、汤广福院士、李建刚院士、夏长亮院士等11名中外院士为顾问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何怡刚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徐科军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李生虎、唐昊、何怡刚。
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黄云志、李生虎。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月,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国家重点学科(1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安徽省重点学科(3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1个):电气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电气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压与绝缘、电气控制技术。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压与绝缘、电气控制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个):电气工程、控制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9月,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等4门课程被列为安徽省级精品课程,电路理论等2门课程被列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课程被列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0门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信号检测、处理及实现”系列课程等2个教学团队被列为省级教学团队。
“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中心” 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11)、“工业实训中心(电学部分)” 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11)、“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获得安徽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5.1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室” (2009.6)和“自动化实验室”(2010.6)获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2年至2016年9月,学院共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18项,省校级项目58项。获省级教研项目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主编参编其它类规划教材7部。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月,学院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强电磁环境防护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安徽省变频电机及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自动化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飞机雷电防护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新能源利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
院属科研机构(1个):能源研究所、
系属科研机构(15个):电力系统研究所、新型电机及其控制研究所、功率变换技术研究所、电源技术研究所、DSP实验室、智能传感器网络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工业过程与控制研究所、汽车电子与测控技术研究所、先进控制技术研究所、优化控制技术研究所、现代电网与电路系统研究中心、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所、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特种系统快速构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筹)。
科研成就
截至2016年9月,学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项。
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53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计划项目达13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约1.9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170余篇,被EI/SCI收录470余篇;出版著作25部。
文化传统
1、院徽整体构图的外围图案写有“合肥工业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英文,使用英文表明学院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中间图案整体为绿色松柏象形,象征着学院不畏艰难、青春永恒的“松柏精神”;
2、中间图案还有字母“A” “E”巧妙的一体化组合的构图,表明了电气“E”与自动化“A”紧密而稳定的融合;
3、构图中间三角峰形图案也表示学院所攀登的科教高峰,也表示学院争作一流顶尖学院的决心以及学院整体向上的开拓精神;
4、图案中间的“松柏”、“太阳”和下方的“书本”图案表明了学院教书育人的内涵;
5、图案中间的“太阳”图案中的“电气”标志表明了学院的基本专业领域,使人一目了然;
6、图案下方的“1946”字样表明了学院成立的悠久历史;
7、含有太阳的绿色三角形“E” 图案还表示了学院绿色能源研究的特色。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何岳颀
副院长:唐昊、李红梅、方焱松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郑洁
院长助理:姜卫东、李兵、王磊、谭琦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院属系、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23 12: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