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市口胡同
北京市朝阳区一处胡同
吉市口胡同位于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北部。南北走向,北起吉市口八条,南至朝阳门外大街,中与吉市口头条至八条、杨家胡同等11条街巷相交,东侧与吉市口中巷平行。长400米,宽4米。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
历史沿革
成路于清代。南口原为鸡鸭市场,故曾名鸡市口。民国初,寓意吉祥,取其谐音,易名为吉市口。民国后期改名为吉市口胡同。该胡同及其以东地区,原居民多为工匠、手艺人、小商贩等城市贫民,住房矮小简陋。自清末民国初,此胡同以东地区就已形成大片居住区。随之产生了西起吉市口头条、二条,北至吉市口七条、八条的吉市口东巷、吉市口中巷等派生地名。这些小巷的长度为300~400米不等,均宽2.5米,原为土路,20世纪60年代末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和人行通道。清代该地为八旗兵东城副指挥署和北营外西一守备署所在地。据《宸垣识略》载:“东城副指挥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北营外西一守备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头条胡同。”
新中国成立后,驻有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区城建公司、东城区建筑公司七队、区挑补绣花厂等企事业单位。居民庭院植有枣、柿、桃、杏、丁香、榆叶梅、紫薇等植物。该处曾有朝阳区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位于吉市口二条的水月庵,又名万禄寺,建于清代,为四合院式格局,原存关公殿3间及东西配殿各3问,后为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使用,1992年拆毁;位于吉市口七条3号的观音寺,建于明代,曾存破旧大殿6问,西耳房2间,后为朝外大街房管所使用。另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该地原有一座建于清代的戏园名隆和园,后因上座率不佳而倒闭。1991年吉市口列为危房改造地区,1992年和1995年分两批拆迁,现已改建为新的统建住宅区。现朝外北街北面是吉庆里居民区,朝外北街南面是吉祥里居民区。北京市民主党派办公楼驻吉祥里小区。
胡同特色
水月庵
水月庵,又名万禄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吉市口二条,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5]
相关记载《北京寺庙历史资料》1936年北平寺庙登记中记载:“水月庵,东郊一分署二条胡同33号,建于明天启六年,私庙。面积4亩,房42间,佛像32尊、铁炉一个,钟鼓鱼罄各一个。”北平市《1947年第二次寺庙总登记》中也有水月庵的记载,时任住持为朗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月庵先后为吉市口二条小学、朝阳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使用。1986年公布“北京市朝阳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拆除,兴建了吉祥里小区。
水月庵是智化寺京音乐流布的寺庙之一。大约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京音乐外传到天仙庵,后来分别传到成寿寺、水月庵、地藏庵、夕照寺、关帝庙、火神庙等十多座寺院。
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吉市口七条3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
《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观音寺(官庙),位于“东郊吉市口七条十三号”,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五月”,属“公建”。不动产有“土地二十六间半”。“为冬季粥厂占用”。法物有“佛偶像二十二位,神偶像四尊,礼器五件,法器两件,供桌一张”,另外还有“石碑三座,槐树两棵”。北平市《1947年第二次寺庙总登记》中记载观音寺由大兴县公产保管委员会管理。
设在观音寺的粥厂曾发挥很大作用。1918年、1919年两年,朝阳门外观音寺粥厂用米568.5石(1石相当于100升),领粥者共有38万人次。
观音寺始建于明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曾经存有破旧大殿6间,西耳房2间,后来被朝外大街房管所使用。该寺的山门面阔2.8米,进深1.5米,正殿面阔14米,进深6米,高8米,东西配殿面阔11米。1984年3月,观音寺被公布为北京市朝阳区文物暂保单位。1995年吉市口危房改造时,观音寺被全部拆除。
胡同文化
据《宸垣识略》载,吉市口为清代八旗东城副指挥署和北营外西一守备署所在地。“东城副指挥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北营外西一守备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头条胡同。”吉市口胡同现已拆建盖楼。其东为元老胡同也仅剩此段部分,余皆楼房,非复旧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6 14:3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