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吉泰盆地的山脉有西部的
罗霄山脉、东部和南部的雩山山脉,北部则为
玉华山等小山峰和
丘陵。雩山山脉和罗霄山脉高大绵长,几乎隔绝了盆地与东西两面的联系。
江西最大的河流
赣江从南向北贯穿盆地,赣江河谷成为盆地与北面的赣抚平原、南面的
赣州相连的重要通道。盆地腹地则是赣江及众多支流组成的河谷地带。
盆地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2%。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其中丘陵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2%,耕地面积3638平方公里(545.7万亩)。
吉泰盆地地处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主要气候数据为:
吉泰盆地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西汉即已在此设庐陵县,经过晋至唐的开发,吉泰盆地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并孕育了璀璨夺目的
庐陵文化。如今的吉泰盆地仍然是江西省内仅次于
鄱阳湖平原的第二大
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
柑桔生产基地以及
棉、
麻等
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
吉泰盆地土地以
红壤为主,极易流失。而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吉泰盆地人口增长了近两倍,加上单一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开发,
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2019年11月,江西文物工作者与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学者在江西省吉水县乌江镇发现一处史前环壕遗址——盆形地遗址,将江西吉泰盆地的人类活动历史推前至距今50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