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丝竹
禾本科牡竹属植物
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 (McClure) L. C. Chia & H. L. Fung)是禾本科、牡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米,梢端作弓形弯曲或下垂;节间圆筒形,竿环平坦;箨环稍隆起,枝多条,束生于每节,箨鞘早落性,革质,箨耳极小,易脱落;箨舌边缘被细流苏状毛,箨片外翻,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背面无毛,枝环显著隆起,叶鞘起初疏生小刺毛,叶耳和鞘口繸毛均无;叶舌上缘有细齿裂;叶片呈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细长渐尖,两表面均无毛,花枝细长,无叶,小穗体扁,卵状长圆形,鲜时呈紫茄色,含小花,先端张开;颖宽卵形,外稃纸质或稍变硬,广卵形或心形,内稃质薄,窄披针形,花药黄色,子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卷曲,果实长圆状卵形,果皮棕色,花期10-12月。
形态特征
乔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合轴型。竿近直立,高6-12米(原记载为1.5-3米),直径(3)6-8厘米,梢端作弓形弯曲或下垂;节间圆筒形,长30-45厘米,无毛,幼时密被白粉,尤以被箨鞘掩盖部分为甚;竿壁厚5-5.6毫米;竿环平坦;箨环稍隆起,常留有残存的箨鞘基部;分枝习性高,枝多条,束生于每节,主枝不很显著。
箨鞘早落性,革质,鲜时为草绿色,呈圆铲状,背面被贴生棕色小刺毛,在基部尤甚;箨耳极小,长3毫米,宽1毫米,易脱落;箨舌高3-8毫米,边缘被细流苏状毛,其中以两侧的毛茸较长(为6-8毫米);箨片外翻,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0厘米,背面无毛,腹面的基部及两边缘均生有细小刺毛。
末级分枝常单生,枝环显著隆起,节间无毛而有光泽,枝上端具3-8叶;叶鞘起初疏生小刺毛,以后则无毛;叶耳和鞘口繸毛均无;叶舌高1毫米,上缘有细齿裂;叶片呈长圆状披针形,一般长10-25厘米,宽1.5-3厘米(但大型的可长达35厘米,宽7厘米),基部圆,先端细长渐尖,两表面均无毛,下表面近似有白粉,其色灰绿,次脉8-12对,小横脉在叶片下表面清晰可见。
花枝细长,无叶,节间长2-3.5厘米,一侧稍扁或具宽的纵沟槽,被有锈色柔毛,尤以扁平或沟槽处为密集,每节着生假小穗5-10枚,小穗体扁,卵状长圆形,长约1.2厘米,宽4-7毫米,鲜时呈紫茄色,干后变为棕黄色,含小花4或5朵,先端张开;颖通常2片,宽卵形,长6毫米,宽4毫米,无毛或近于无毛,边缘生纤毛;外稃纸质或稍变硬,广卵形或心形,长9-11毫米,宽5-6毫米,近于无毛(上部小花者疏生微毛),先端尖,具小尖头及不明显的多条纵脉,边缘具纤毛;内稃质薄,窄披针形,长6-8毫米,宽2毫米,背面疏生细毛,边缘及两脊上均具纤毛,脊间有不明显的3脉,先端锐尖;花药黄色;长5-6毫米,药隔向上伸出成为具毛的小尖头,在小花成熟时,整个花药能伸出花外;雌蕊除基部外遍体生细绒毛,子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单一,常卷曲,具帚刷状毛茸。
果实长圆状卵形,长约5毫米,直径3.5毫米,先端具喙,其上还生成小刺毛,其余各处则无毛。果皮棕色,上半部质较硬,其色较淡而有光泽,下半部质薄,色深而晦暗并具腹沟。花期10-12月。
主要变种
花吊丝竹(植物分类学报)(变种)
该变种的特征在于竿较矮小(高5-8米,直径4-6厘米),节间浅黄色,间以5-8条深绿色纵条纹,此外颖三片,内稃先端2裂,均足以与原变种相区别。
广西南部丘陵地及石灰低山常见竹种。南宁市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竹园已栽培。模式标本即采自该所。该变种竿有异色条纹,颇美丽,可作庭园观赏竹,亦可劈篾编结竹席、箩筐等竹器。
生长环境
吊丝竹是热带、亚热带阳性竹种,喜爱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的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环境。其较耐旱、喜钙、耐瘠薄,吊丝竹常见生长在石山脚、房前屋后土层深厚肥沃处,石山上坡也能顽强生长。吊丝竹在石灰岩地区常单独栽培成纯林,也可与任豆、香椿、菜豆树等高大落叶石山树种混生,构成第二林层,共同生长。
分布范围
特产于中国广东、广西,现悉贵州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乐昌。
繁殖方法
选种:对于封育区大面积人工种植方式来说,吊丝竹的种竹有2种选择,一种是选择1年生的幼竹直接作为种竹;另一种是选择1-2年内、成长情况良好、竹节竹叶均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竹径在2-4厘米范围内的竹子作为封育种竹。栽种时机应该选在每年2-3月阴雨天或者小雨天,吊丝竹种植之前应该将种植区域进行合理的处理。
栽培技术
整地:整地时要考虑水土流失与成本等问题,报据吊丝竹的习性,结合石山区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相对集中、见缝插针的造林方式,不能强调整齐的株行距,符合造林标准即可。整地需要在定植前1个月完成,种植时每坎撒入适量化肥作为基肥,种植采用母竹带蔸埋干的方法。母竹竿留3-4节长约1米,砍去梢部,浆根,包扎好蔸部后运往造林地,将母竹平版或稍斜放在穴中,竹蔸切口向下紧贴土壤,覆土15厘米厚,使竹竿最上一节刚露出地面,踩实,覆盖松土,最好能淋足定根水。
管理:除草松土,刚种植的竹子要定期除草松土及扩坎。幼林每年5-6月份和7-9月份苦除草1次成林在每年的6-7月份除草1次。
施肥:第1年要对新植的竹子施肥2次,1次在5-6月内对每株施尿素0.1-0.2千克或者复合肥0.25千克;另1次在8月1才每株施尿素0.1-0.3千克或者复合肥0.5千克。第2年同样要施肥2次,1次在5-6月对每个开沟施尿素0.4千克或者复合肥0.5-1千克,另1次在11-12月,不同的是要对每个开沟施放有机肥料15千克,而在第3年施肥在5-6月选择1千克复合肥,在11-12月选择20千克有机肥。
病害防治
吊丝竹虫害:食叶害虫黄脊竹蝗青脊竹蝗等。
防治方法:①在小满前,结合竹林冬耕松土挖除卵块。②在跳蝻出土但未上竹前的防治措施有2种,一种方法是可以在清晨露水未干前喷洒5%敌百虫粉刑直接灭害;另一种方法是诱杀,使用15-20厘米长的稻草,将其浸泡在掺入合适比列50%敌百虫的人尿液中,选择晴天旱上在竹林区域内撒放数堆即可诱杀。
蛀笋害虫竹横锥大象等的防治方法:①秋冬松土抚育培土,既可促进竹林生长,又能破坏害虫在土中的踊室,培塞外出通道,有利于降低害虫密度。②成虫出土后特别是出土盛期人工捕杀。③及时挖除被害笋,消灭幼虫。
吊丝竹病害:吊丝竹的主要病害为竹丛枝病
防治方法:对竹林进行合理的抚育,按期采伐老竹,保持适当的密度进行压土、施肥以促进新竹发生,对病枝及旱砍除老病株连根挖除;及时施药防治;按病竹严重程度,先砍伐三级以上病株,然后进行竹腔注药防治,用竹康乳油4-6时兑水3倍;注射入竹腔中起年3月上甸、5月下旬备打药1次。在发病时期,也可以在每年4-6月内陆洒2-3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15%三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即可有效防治。
主要价值
吊丝竹具有分枝高、林相整齐、枝叶茂密、适应性强、易种植、竹材纤维含量高、竹壁厚、篾性好等特点,是优良的造纸原料和篾用材料,这些优良性状,使它成为区域竹业经营和资源发展的重要竹种之一,同时也是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之一。
参考资料
吊丝竹.中国自然标本馆.
竹亚科.植物智.
吊丝竹.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18 14: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