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 ,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产生缘由
它产生在
美国,当时(在20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对教师培训工作日渐重视。七十年代的研究表明,只有10%的教师将其在专业培训中习得的教学技能和策略用于教[1]学实践,新知识的迁移率非常低。 八十年代以前,教育者认为,教师专业培训就是使教师在学者、专家的引领下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再返回学校实践之。这一时期,有关教师如何掌握和应用新教学策略的研究很少,因此,当时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失败的,教学效果也改善甚微,人们将之归结为教师学习动机和态度方面的原因。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Joyce,B. & Showers,B)首先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概念,他们认为,改变早期教师培训模式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可能有助于教师将培训内容迁移到教学实践之中,过去将教师培训低效的结果归咎于教师自身可能是错误的。他们假设,教师可能需要一些持续的帮助和反馈才能够在教室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他们在随后的研究中验证了这一假设,并证实了同伴互助的效果:教师可以与同事或同伴保持互相信任和依赖的关系,他们共同规划教学活动、互相提供反馈意见和分享经验,拥有“同伴互助者”的教师比那些独自工作的教师更容易运用新的教学策[2]略和方法。 人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相对于管理层和学生提供的教师评价而言,来自同伴的评价更有助于教师改善自我的教学行为。乔伊斯和肖尔斯建议学校应让教师组织和参与同伴互助小组,以使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和共同成长。
形式
1、沙龙会谈,指引教师共同分享教学经验,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组织教学沙龙活动能够促使教师深度会谈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研经验的共享。为了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应要求学校设置教学沙龙的固定场所,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
第一,营造氛围,创设环境。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制订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为教学沙龙活动开展创设支持性环境。教师自愿结合,组成教研小组,确定教研任务,合理分工,共同研究,整理成果,以便在教学沙龙活动中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沙龙活动中交流。学校要为教师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
第二,精心组织,加强管理。每一沙龙都要确定活动主题,让教师精心准备,教师每学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教学沙龙活动,每次参与教学沙龙活动都必须提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参与改进措施的研讨;要有记录,教师参与教学沙龙活动要有总结。
第三,专家引领,科学指导。教师获得专家的专业引领,可以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学校注重,邀请专家交流经验,开阔视野;邀请专业教研人员参加本校的教学活动,就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在专业教研人员的指导下修改教研工作管理措施。
案例1 兴趣化教学的主题沙龙, 即“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当时高初中的文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沙龙活动,活动的氛围非常好,比如:心理老师认为,要找学习的动力,树立信心,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课程。 历史老师认为,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做到生动化,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不难,关键还要把生动化与落实知识点结合起来。社会老师认为,做到一堂课的兴趣不难的,只要老师精心备课,重要的是如何长期保持学习的兴趣,那就要学习各科老师的优点,如语文老师的表达,历史老师的风趣,物理老师的严谨,音乐老师的活泼等等。等等 通过这样的沙龙活动,也许不能马上改变你的课堂,但是至少通过同伴们的交流,获取很多经验,就这个兴趣问题我们找到了很多可行的办法,从形式到心理。
2、一课多研,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课多研”是以自我设计实践———同伴互助提升———反思加工实践三个环节开展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 1)由一名教师自己独立备课、上课,其他教师听课;
( 2)同伴之间进行评课,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措施,并反思自己与他人的教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 3)在反思同伴建议的基础上,这名教师再次设计实践其他教师再次听课、评课。这种“一课多研”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切入点,以听、评课为主要途径,把教学反思作为重要内容。
案例2 课题《卓尔不群的雅典》上课老师的设计是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前者改革受益的是工商业者,而后者是广大的公民,进而说明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同伴一建议:一是雅典作为全希腊的学校理由是什么?进而去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
同伴二建议:把雅典的200多年的民主政治作为一个整体处理,重点是分析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充分分析在梭伦改革中工商业者受益的原因,然后与伯里克利改革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同伴三建议:在同伴二的基础上,做一张雅典居民的示意图,很形象的说明了分享政治权力的范围还是权限都在扩大,进而理解民主政治的顶峰。同时结合前几个老师的建议,可以用案例教学法,即把梭伦改革作成案例,去分析伯里克利改革。
经过众多同伴们的帮助,教师重新修改,上课,后来这课上的很好,得到了很多校外老师的好评,课堂效果也很,不管是学生表现,还是教师水到渠成的结论,都很顺理成章。
3、专业对话,直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对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专业对话是借助他人力量和团体力量的较好形式。教师之间多项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是“研究共同体”的有效运作机制。研究表明“教师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从各自理解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多向多次的互动所达成的一种视角交融,而视角交融的结果是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和重建,从而产生与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对话的过程实质也是一种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教师进行最多的是校本专业对话,对话的方式主要有:
(1)信息交换。教师通过信息发布会、读书汇报会等形式,彼此交换信息,扩大信息量,提高认识;
(2)经验共享。先进经验是指成功的、典型的、具有效法意义的教学经验。教师通过分享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分享经验的主要途径是召开经验交流会。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最好方法是上网查询,即便捷又经济;
(3)专题讨论。组织教师围绕某些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意见和看法,丰富彼此的思想,共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例如,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专题研讨会;
(4)阅读教育刊物与同行对话。教师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著作构成的桥梁的过程;
(5)网上对话。教师通过英特网与同行、专家交流、讨论。可先收集一些新课程改革中的话题放在网上,使教师对话更具针对性;网上对话的形式可定期开放,甚至每周都有这种沟通。
策略
1、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综合文化素质
教师只有具有宽厚的综合文化素养才能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980 年 6 月 16 日 ,美国《时代周刊》一篇题为《危急 ! 教师不会教》引起了公众对教师质量的担忧 ,拉开了以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序幕。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关系下一代 ,关系民族未来的宏伟事业。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广阔的文化视野。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多元化 ,这样 ,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终生学习 ,不断提高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上 ,教师只是阅历比学生较丰富些 ,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 ,有许多新兴的领域是教师未必熟悉的 ,有不少问题教师难以回答 ,为此 ,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 ,甚至主动地向学生学习 ,这样既能从学生那里学到尚不了解的东西 ,也从学生那里深化原有但不甚清晰的东西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教师感受到与学生思想碰撞而产生灵感 ,得到不少来自学生的启发。
2、提高自我认识、完善人格,培养教师伴互助精神
人是否愿与他人合作,取决于人是否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及对他人的认识。“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他人、对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有正确自我认识的教师,能恰当地评价、接受自己和他人,能控制和掌握自己的命运。教师通过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并因此形成良好的行为和抑制力”。这些都是完美人格的组成部分,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来: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不仅能在其独立劳动过程中胜利完成自己的任务,也能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与人合作,以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