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走错了路》全剧4幕6场,剧中描写了八路军某部几位负责干部,围绕统一战线问题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国民党顽军司令赵友臣和参谋长陈之德,多次借联合之名,企图吞并八路军某部,该部政治部主任潘辉,面对复杂的斗争,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以斗争求联合。而上级派来的联络部长吴志克,则主张“一切通过统一战线”,只讲联合,不讲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潘辉与吴志克开展了严肃的思想斗争。吴志克以最懂马列主义的钦差大臣自居,听不进不同意见。最后,他率干部队伍落入敌人圈套,大批同志牺牲,他自己被俘。在血的教训面前,吴志克才认识错误。用周扬的话说:“这个剧是第一次在文艺作品中反映我党和八路军内部的生活和思想斗争”。反映现实、紧跟形势是这个戏的最大特点,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创作背景
1943年,毛主席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文艺舞台活跃了起来,出现了干部、战士和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的热潮。在这个热潮中,
姚仲明写出了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当时,姚仲明在延安党校四部任文教主任,学员们说,咱们也上台演咱自己的事行不行?大伙一致推举他写一个新剧本,姚仲明也没有推辞便动手写了起来。《同志,你走错了路》是姚仲明写的第一个剧本。
1944年初,他在延安写出了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他执笔创作了剧本,后著名话剧和电影演员陈波儿参与了剧本的修改和定稿。
姚仲明曾长期生活战斗在抗战的最前线,并直接与日、伪、顽军打交道、作斗争。同时,他也知道在我们党内和军队内也有人对敌人的本质认识不足,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上也存在这个问题,这是十分危险的,也给我们的军队和根据地造成了损失。如果用文艺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是很有意义的。但用文艺的形式表现我们党内的思想斗争,在这之前还没有。特别是批评党内和军内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用什么样的尺度他还拿不准。
10天后,他拿出了这个四幕六场话剧的剧本。没想到第一稿写出后,罗瑞卿、朱瑞、陈赓、孔原等领导同志都对剧本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讨论剧的主题时,领导同志指出,要把反对教条主义和投降主义作为全剧的主题。罗瑞卿鼓励说,仲明同志,你别害怕,以后出了问题我负责!姚仲明后来回忆说,若没有这些领导撑腰的指导,我是不能也不敢写党内斗争这个主题的。在这之前,还没有人在文艺作品中反映这类题材。
姚仲明在回忆中说,剧本的写作也得益于自己的经历:我搞过地下斗争,参加领导过武装起义,做过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政委和八路军的支队政委,参加过游击战争,又做过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的联络部长,搞过国民党驻山东部队的统战工作。在延安参加过批判王明
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些经历为我创作剧本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句话,是那个火热的斗争生活,激励我勇敢地闯进了文艺园地。
强烈反响
《同志,你走错了路》在延安公演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各机关学校和部队把它作为整风学习的辅导内容,要求干部、学员都去看。一连几个月,演了几十场,场场爆满。大家一致认为它紧密配合
抗日战争后期的形势,是一部思想内容严肃深刻、艺术水准较高的好戏。周扬在为剧本写的序言中,称它是“惊心动魄”的好作品,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七大”代表回去时,剧本还被带到了华东、华北和东北各解放区去公演。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公演《同志,你走错了路》。总理提议姚仲明当顾问,话剧上演后,又一次引起了轰动。他把剧本又一次做了整理,把当年周总理提出的意见都吸收了进去。周总理看了新排的戏,对他说:“这次整理比以前更好了,一些细节也都照顾到了”。1961年,剧本被改编绘制成连环画册单行本,经几次印刷,发行量达百万册。2005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典文艺作品,上海美术出版社重印了连环画册《同志,你走错了路》。
总理重视
因为创作了《同志,你走错了路》,姚仲明和陈波儿在延安获得了“劳动模范”的称号,出席了中直系统和边区的英模大会并受到奖励。后来,《解放日报》约请他们谈创作的体会。于是,姚仲明写了《<同志,你走错了路>的创作介绍》一文,陈波儿写了《集体导演的经验》。他们的文章是1944年12月15日至18日分4天在《解放日报》上连载的。19日这天,姚仲明意外地收到了周恩来的来信,信的内容是:
仲明、波儿两同志:
这几天读到你们的文章,很高兴。仲明同志的意见,我几乎全部同意,凡是我想和你们说的,你大概都已说了,但不知剧本已经修改好了没有?如已修好,我很愿意在你们付印前,得到一读的机会。可否?望告。专此,致以
敬礼!周恩来十二月十九日
姚仲明看了信非常激动,连忙拿着信去找陈波儿。他俩把周恩来的信反复看了几遍,又连忙把信拿给校领导和同志们看。大家都为周副主席对文艺事业的关心而感动,也都很羡慕他俩。他和陈波儿商量后,立即给周副主席写了回信。信的大意是:我们修改的剧本已经油印出来了,但印得不清楚。您那样繁忙,我们不愿让您由于看这不清楚的剧本占去很多时间,所以,请您在认为合适的时间让我们去您那里把剧本朗读给您听或者面谈修改情况。
给周恩来写了回信两天后,有人给姚仲明带来口信:请你们晚饭后带着剧本到周副主席住处去。这是个姚仲明终生难忘的夜晚,当走进杨家岭周恩来的窑洞,周恩来笑着上前跟姚仲明和陈波儿握手。周恩来穿着藏青色的中山装是那么潇洒儒雅、朴素大方。他握着姚仲明的手,问他是哪里人,多大年龄,什么时候参加革命,家里还有什么人,话语亲切,感情真挚。又问了陈波儿身体和工作及生活习惯不习惯。周恩来对姚仲明说,你这样年轻就写出这样的剧本,真不容易。
周恩来说,这个戏对于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是个有力的配合,用这类戏剧教育干部和群众,这是思想战线的新鲜事物。过去党的主要任务和党内的思想斗争,在戏剧选材中是没人敢碰的。你们的戏用非常生动的故事,说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两条路线的斗争和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得出结论是:阶级投降主义是民族投降主义的后备军。这个戏对人们的教育作用非常大,是很有价值的尝试。他还说,你们的这个剧本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听了周恩来的话,姚仲明激动地把原来准备好的想说的话都忘了,只是不住地点头。
周恩来还对这个戏的剧本修改、演员选用及观众反映做了详细了解。他对姚仲明说,如果把党内正确的同志都写得板板正正,一天连点笑容都没有,那就脱离生活了。你不是听过毛主席的报告吗?你看他讲话多么生动风趣啊!你们再改本子时,人物要写得朴实,既要有坚定立场和原则性,又要有平日里动人的性格特点,要风趣幽默些。他还说,写党内斗争,一定要体现出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方针。最后他说,请你们搞一个清楚的本子,我带给重庆的郭沫若和茅盾他们看看,让他们也了解延安舞台的新气象。谈话是那么自然、坦率、亲切、真诚,周恩来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窑洞里好像荡漾着暖融融的春风,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
作者简介
姚仲明是山东东阿县韩家堂村人,1914年出生,1931年在“济南乡师”入党,曾担任过济南解放后的市长和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高级领导职务。战争年代,他是一员武将,但他身上还保留着书生本色、文人气质,在外交战线也做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