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甲会
同龄者的聚会
词语释义:同龄者的聚会。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文潞公保洛日,年七十八,同时有中散大夫程珦、朝议大夫司马旦、司封郎中致仕席汝言,皆年七十八,尝为同甲会,各赋诗一首。”按,明许潮有《同甲会》杂剧,即写此故事。
原文
文潞公归洛日①,年七十八,同时有中散大夫程珦②、朝议大夫司马旦③、司封郎中致仕席汝言④,皆年七十八。尝为同甲会,各赋诗一首。潞公诗曰:“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招得梁园⑤为赋客,合成商岭⑥采芝仙。清谭亹亹⑦风盈席,素发飘飘雪满肩。此会从来诚未有,洛中应作画图传。”
注释
①文潞公:即文彦博(1006—1097)。子宽夫,介休(今属山西)人。历事仁宗至哲宗四朝,为将相五十余年。封潞国公。
②程珦(1006—1090):字伯温,洛阳人。理学家程颢、程颐之父。历知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称病致仕。
③司马旦(1006—1087):字伯康,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之兄。以大中大夫致仕。
④席汝言:字从君,洛阳人。元丰中以郎中致仕。
⑤梁园:即梁苑。西汉梁孝王所建(在今河南开封东南),以为招延一时名士游赏之所。
⑥商岭:即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相传汉初“四皓”(以须发皆白而称)隐居于此。
⑦清谭:即“清谈”。亹亹(wěi wěi):形容议论引人入胜。
译文
文潞公致仕回洛阳时,高年七十八,同时有中散大夫程珦、朝议大夫司马旦、致仕司封郎中席汝言,都是七十八岁。四人曾举行同甲会,各赋诗一首。潞公诗说:“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招得梁园为赋客,合成商岭采芝仙。清谭亹亹风盈席,素发飘飘雪满肩。此会从来诚未有,洛中应作画图传。”
出处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1082年(元丰五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成就
《同甲会》选自《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
沈括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直径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参考资料
艺文二.古诗文网.
沈括.古诗文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32
目录
概述
原文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