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盛祥
陕西省西安市的中华老字号餐饮
中华老字号同盛祥饭庄创建于1920年,是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清真餐饮企业之一,以经营独具民族特色的牛羊肉泡馍而驰名中外,是西北五省餐饮企业首家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
历史渊源
上世纪20年代初,回族张文祥兄弟三人,在竹笆市南头开设泡馍馆,取名“同盛祥”。当时,经营面积为70多平方米,规模不大,职工约有六七人。1956年,经西安市委批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同盛祥进行了改制。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以其“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口味纯正”的独特风味,闻名古城,享誉海外。“同盛祥”开馆至今,近百年来虽炉头(大师傅)更替。但始终秉承传统,锤炼技艺,恪守工序,不忘创新而经久不衰,大旗不倒。同盛祥牛羊肉泡馍的制作工艺相当考究, “非优质羊肉、秦川牛不用,在香料配方上讲究“小香为主,花椒出头”。优质小茴香用量多,煮出来的肉和汤不仅味美,而且颜色金黄清亮,每项操作都在细微处见“功夫”,可谓考究到了极致。在顾客中享有极高声誉,到四十年代“同盛祥”的泡馍就很有名了,那时就有“同盛祥的饭,易俗社的戏”的说法。
初开业时,泡馍每天只卖早餐,到中午就打烊了。一年中,秋、冬季卖牛羊肉泡馍,春、夏季卖水盆羊肉,当年“同盛祥”在制作泡馍时各方面都很讲究,为了创出牌子,从选羊开始就再三比较,选用甘肃、陕西交界辛丰镇的(骟)羊做泡馍、水盆用料,辛丰镇的羊短腿、粗腰、大尾巴,羊肉没有膻味,肉质细嫩,“同盛祥”买回的羊还要先在店里圈养,白天到城外放牧,晚上再将羊圈入栏内用榨过油的棉花籽饲料喂一遍,把羊养得膘肥体壮才使用。“同盛祥”的羊肉都是当天宰杀当天卖,平均一天宰羊四、五只。那时,“同盛祥”的主要食客是大商号的富商巨贾,山西人居多。三、四十年代西安泡馍馆中切肉、煮肉、煮馍的师傅待遇好,薪水高,时称板头,“同盛祥”的板头是泡馍技师陈生杰,煮肉的是铁老二,还有服务技艺高超的堂倌贾永宽,他们各有绝活。那时候食客们吃泡馍认人,如果今天吃泡馍时他认可的泡馍板头不在,扭头就走,宁可不吃,所以旧时西安城里就有“文到阁老武到侯,牛肉馆里当炉头”。
近百年来,“同盛祥”历经了世事变迁,经受了风风雨雨的考验,数度易址,但无论环境如何改变,“同盛祥”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奋力拼搏,争创第一的精神,靠着这种精神,“同盛祥”在西安众多的泡馍馆中,始终位居领先地位,到“同盛祥”吃泡馍,成为很多西安人的一种生活享受。“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羊羹美味尝,惟属同盛祥”。“同盛祥”的金字招牌,不是用金粉刻意粉饰的,而是广大顾客口耳相传铸成的。
经过百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如今的同盛祥拥有钟楼店、凤城五路店、易俗街区店、凤城二路店、陕西宾馆店、永兴坊店、机场店等多家经营门店,除经营传统牛羊肉泡馍、清真菜品和回坊特色小吃外,还研发推出陕西清真传统特色工业化食品酱牛肉、腊牛肉、腊羊肉,方便泡馍、油茶,自制酸奶、饮料和网红甜品“甜筒甑糕”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同盛祥拥有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实力雄厚的厨师团队,其用料广泛,风味独特,风格华丽典雅,民族特色浓郁,在这里清真美食与历史文化彼此融合、交相辉映,让宾客体会到清真饮食历史文化的千年一味。
制作工艺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具特色的清真美食。
羊肉泡馍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豳风·七月》早就有记载秦人祭祀宗庙、招待上宾时有“献羔祭韭”、“朋酒斯飨,曰杀羔羊”的礼仪风俗。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封之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秦人善治羊”。自古以来,三秦大地即以产羊食羊出名。隋代谢风所著《食经》中记载的“羊羹”,便是羊肉泡的最早源头。
唐长安城专门辟有牛羊肉交易市场,时称东、西羊市,历史街名保留至今。盛唐时期,“丝绸之路”引来大批阿拉伯商人,许多伊斯兰国家亦纷纷派驻使节,遂传来阿拉伯烤饼、牛羊肉烹制办法以及小茴香、八角、桂皮等调料;长安穆斯林融我国北方烙饼与阿拉伯烤饼于一炉,形成别具一格的饦饦馍,遂为牛羊肉泡馍的出现创造了条件。陕西人嗜食牛羊肉,清真餐饮的主料也是牛羊肉,伊斯兰民族饮食文化之所以能在西安扎根,深入人心,既是它与古都文化在历史风云变换中的邂逅,也是两种文化的天然投合所促成的必然佳话。
烙馍:同盛祥的饦饦馍用微量发酵上等面粉制作。即九分面粉加一份酵面揉制,不宜太软,揉至筋光韧滑,二两一块擀成小圆饼。平底鏊锅烧热后,馍饼贴入鏊锅,两翻后,再改中火,六翻九转,馍饼发轻,按有弹性,平放手心,挠饼则手心发痒,表明馍饼已熟,才可出鏊。此时,饦饦馍“色白不生,皮黄不焦,筋韧甜绵,入汤不散”,具有“虎背、金圈、菊花心”的特点。掰碎入汤后入味快而不散糊,此是同盛祥泡馍成为上品之一绝。
煮肉:将选好的牛、羊肉按部位分开,剔筋去皮,打骨去毛,然后冲洗刷漂,做到不留一滴血,不存一根毛,不漏一个骨渣,不带一点腥膻。然后均匀分割,放入调料包和骨头,大火猛煮约两小时,使汤先入味,然后肉块入锅,武火烧开后续煮三至四小时,改用文火炖,约十二小时后汤浓肉烂,肉即可出锅上板备用。此时的牛、羊肉及高汤芳香四溢,不由使人垂涎三尺。
此中关键在调料。调料的配方十分考究,同盛祥的技师们素以“小香为主,花椒出头”作为传世之宝。“小香为主”是指优质小茴香用量稍多,煮出来的肉和汤不仅味美,而且颜色金黄清亮。“花椒出头”是指煮肉时花椒用量比八角、桂皮、草果等香料要多些,一则椒油香气四溢,增加食欲;二则对不善食羊肉的汉民顾客可起掩饰腥味的作用;三则椒味稍浓时略带麻味,十分适合陕西地区民众“口重”的饮食特点,故而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在陕西民众中备受青睐。
掰馍:掰馍很有讲究,不能随便一掰了事。掰馍讲究越小越好,需要一点一点掰成黄豆粒大小,以便五味入馍。这可是慢工出细活。掰馍,一是体验手工之趣,二是与朋友亲人谈天说地、叙家常拉生意,馍掰如何,大、小、粗、细,足可见食者性情,这也成为一种风格和情趣。内行人掰的馍,细小而且整齐,大师傅看了不敢怠慢,加工格外精心。
煮馍:馍掰好后,拿到厨房再由烹饪师烹调。厨师会加入羊肉、粉丝、葱末、香菜,一份份地单独煮。泡馍就是这样,店里生意再好,人再多,也是一碗碗煮。所有的顾客都要耐得住浓香的诱惑,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碗泡馍。整个过程就好像文学创作中的蓄势或者渲染,还没吃到嘴里,却已经被泡馍的浓香弄得肚子咕咕的响。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恰当,武火急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吃法: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食用方法有四种: 一是干泡,要求煮成的馍,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后碗内无汤无馍无肉。 二是口汤,要求煮成的馍,吃后碗内仅剩一口汤。 三是水围城,馍块在中间,汤汁在周围,汤、汁、馍全要吃光。四是单走,是一种最为便捷的吃法,即汤、馍分离,泡而不煮。这种吃法特点是汤汁金黄、清鲜爽口,回味无穷。
泡馍端上桌后,真是汤浓味重,香气四溢,吃时不能没有糖蒜、香菜和辣酱。香菜杀腥提味。糖蒜爽口消腻。加辣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为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佐以糖蒜。吃也有讲究,要始终从一处地方拨着吃,不可以来回搅动,上下翻滚。以保持鲜美之味不散。有人把这吃法比喻为“蚕食”。餐后,饮一碗精制的高汤,更觉浓香溢口,食家把吃牛、羊肉泡看作是一种美的享受,直吃得热气腾腾,汗气津津,余香满颊。
参考资料
同盛祥.老字号数字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14:24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