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群体是根据年龄、智力、能力等指标划分,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与“异质群体”相对。在教育上,指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能力、学业成绩或社会背景等分别组成的群体。一般有校际和校内两个层次。校际的常因家庭出身、信仰、种族及收费标准的差别,或通过筛选性入学考试而形成。在等级制和阶级社会中较为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民主化,某些限制条件逐渐被废除,学校的同质性也愈益减弱。校内的常因年龄,也按智力、能力、学业成绩、特殊需要、兴趣等组成。根据智力、能力、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盛行,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
同质是人内在文化结构以及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共性,是指人们在生活背景、职业、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性格爱好、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文化层次、种族传统、行为习惯等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存在着能彼此认同或相互吸引的东西,正是这些彼此认同或相互吸引的东西成为相似人群凝结成一个共同体的基础。
派别是同质性群体组织过程的第一步。一个派别包括在教育、职业和社会阶级的归属方面大不相同的个人,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共同的信仰。这方面的例子是宗教和政治派别。身份团体是最易于组织起群体的一个因素。派别中包含着职业、教育程度和社会环境大不相同的个人,他们仅仅是被共同的信仰联系在一起,而身份团体则由职业相同的个人组成,因此他们也有相似的教养和相当一致的社会地位。这方面的例子如军人和僧侣团体。
阶级是由来源不同的个人组成的,和派别有所不同,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不是共同的信仰,也不像身份团体那样,是因为相同的职业,而是某种利益、生活习惯以及几乎相同的教育。这方面的例子是中产阶级和农民阶级。
容易形成共情。由于他们的共性,特别是其问题的相似,他们相互之间很容易形成 共情的态度和气氛,他们能相互分担忧虑,并得到支持和理解,而这种相互鼓励的力量大于异质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