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GDP增长率
经济学领域术语
名义GDP增长率(又称:现价GDP增长率)是指名义GDP的年度增长率
经济意义
在高通胀年代,实质GDP和名义GDP的绝对数以及增长率的差别都很大。姑且不说1987-93年的两位数左右的高通胀年代,就是通胀较温和时也是如此。例如在1997年,实质GDP比上年增加了392.64亿元或5.0%,由于平减物价指数上升了5.8%,名义GDP的增加额便达1319.72亿元及增长11.7%。但在低通胀及通缩年代,情况则完全相反。例如2000年GDP实质增加847.11亿元及10.5%,但因通缩,平减物价指数下降6.6%,名义GDP只增加395.17亿元或3.2%,而1999年虽然实质GDP增长3%,但名义GDP反而减少316.48亿元或2.5%。在实质GDP增长而名义GDP下降的背后,是香港的企业及个人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多了,但获得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就是过去两年香港经济复苏强劲而市场感受不深的根本原因。
在通胀下降甚至通货收缩于全球随处可见以及经济增长放慢乃至衰退的情况下,名义GDP及其增长放慢或下跌也在蔓延。最令人恐惧的是日本,持续通缩已使其GDP自1997年以来持续下跌,日本央行最近预测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03年。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和阿根廷的名义GDP也在收缩。而最令人忧虑的是美国已接近此情况。第三季,美国的名义GDP仍有增长,但增幅已从第2季的8%急挫到1.8%。由于产出和通胀双双下降,美国的名义GDP增长率还将进一步下跌,甚至可能出现负数。据估计,以现在的趋势,2001年和2002年可能是美国三十年代以来名义GDP增长最慢的连续两年。因从全世界看,名义GDP增长率正降到接近0,这也是三十年代以来最低的。至于香港,名义GDP继1998和99年下跌4.9%和2.5%后,2000年只回升3.2%,以总量看仍比1997年低4.3%。由于实质GDP可能下降0.6%,平减物价指数可能下降1.2%,名义GDP也可能下降1.8%。实质GDP能不跌就算很不错了,在全球超低通胀甚至通缩下,香港的GDP平减物价指数跌幅可能逾2%。可见,直到明年底,香港的通缩和名义GDP的表现可能是除日本之外最差的。
由通缩而引起名义GDP低增长甚至下降,影响将颇广泛,从银行业经营角度看,较大的影响将包括:
1.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名义GDP下降将对贷款业务带来多方面负面影响。首先是压抑贷款需求。从投资的角度看,是否把资金投放于经济活动,关键是回报;GDP的名义增长率,其实质就是整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如果名义GDP增长率是负数,即代表投资经济活动的回报将会是负数(以整体计,不代表所有行业和企业都会如此),但由于即使利率再低,在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是负数,因此流动金融资产的回报率便高于投资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在此情况下,私人企业很少会有投资意愿。来自投资方面的贷款需求将会极为疲弱。
其次是坏账可能增加。通缩并引发名义GDP下跌之所以可能导致坏账增加,主要是因为会加重债务负担。所有债务、包括企业对银行的债务以及在任何个案中的利息负担,都是固定在货币价值的基础上的。如果通胀及名义GDP较大增长,债务负担便会不断减轻,但通缩及名义GDP下降,则增加了债务负担。日本的国债占GDP的比率之所以上升到130%,除了债务增加外,名义GDP因为通缩而萎缩也是重要原因。负债企业的情况也是如此。物价下跌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收入以及利润将减少,但还本付息的数额却没有减少,债务负担相对上升了,丧失还债能力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2.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存款业务的影响可能包括两方面,即削弱了存款能力及增加存款意欲。名义GDP下降意味着利润及雇员薪酬的下降,同时也意味着货币量的下降,因此可作为存款的资金会减少(这只是局限于本土的推断,未考虑资金流动)。但是,由于物价下跌,开支将会减少,加上通缩引起的延缓消费的效果(消费者等待物价再跌才消费的心理预期),以及上述的抑制投资,因此会出现较少消费、较少投资、较多储蓄的倾向。但是碍于存款利率亦相当低,因此,回报略高于存款利率而安全性也较高的投资工具就会较受欢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23:4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