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使用名片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用竹木片书写的“
名刺”。而在此后漫长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名片的形式、规格、材质,一直没有形成统一,就是以一种较为随意的方式传播信息,成为了社交场合的重要用具。
直至清代中后期,国门被打开,许多新生事物涌入。人们发现洋人使用的以厚纸制成的咭卡式名片,大小合适,制作精美,上面载有姓名、地址、职务等信息,具有很好的自我介绍功能。在此之前,名片并不便于随身携带。而洋式片子,不仅方便携带使用,接受者也易于贮存,所以人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洋式片子,并由此诞生了名片盒这一附属用品。
早期的名片盒多以银或铜制成,后来又出现了檀香木、紫檀木、犀皮、玳瑁等材质,其形态多为长方形的扁盒子,有上下开启的连体小箱式,也有盒身和盒盖分开的小匣式。名片盒上的图案,融合了雕、镂、刻、镶等诸多工艺,做工极其精巧细致。尤其是以硬木制作的名片盒,堪称精美的艺术品。工匠们以刀代笔,以圆雕、透雕、平雕、线雕等工艺,在木盒上面刻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戏曲故事等图案,使之具有一种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增添了名片盒的文玩韵味和艺术气质。
在人情文化兴盛的清末民初之际,名片盒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材质越珍贵、工艺越精巧的名片盒,也就越能反映出使用者的档次身份。如一些追求高雅品味的人,使用名贵的檀香木制作名片盒,随身携带,不仅可以起到香囊的作用,还可使名片也濡染上清馨芳香,使人闻起来有一种心神爽悦之感,以此展示自己卓尔不群的品位。相比起来,一些人为了夸示富贵,以黄金珠宝制作名片盒,就显得有几分尘俗之气了。
由于名片盒的诞生年代不长,又属于名声不彰的小件杂项,过去常遭人忽视。然而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升温,一些目光敏锐的玩家已经将目光转移到了一些较为冷门的藏品上,名片盒的升值获利空间也被人看好,成为了藏市上的“潜力股”。而收藏名片盒,有材质、年份、工艺三要素。材质乃以珍异为贵。其次是辨清所属的时代,如果是现代制品,就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制作工艺则以雕琢手法精致细腻,图案布局精妙,造型完整为收藏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