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奶奶庙
易县寺庙
后山奶奶庙,位于易县城北15公里的洪崖山上,该寺庙北京12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石家庄240公里。
寺庙简介
后山奶奶庙,位于易县城北15公里的洪崖山上。距北京12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石家庄240公里。山上有年代久远的古庙群,主庙为“后土皇帝庙”,俗称“后山庙”或“后山奶奶庙”。
历史传说
传说一:后山奶奶庙的传说有很多。在易县的民间传说故事中,是这样,东汉时期,王莽篡权,要斩草除根杀刘秀。王的大军追赶刘秀,一天中午,到了易州洪悬山处。刘秀已经是走投无路。看到山下有一很破旧的茅草屋。刘秀跑了进去,见只有一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刘秀急切的喊:“奶奶救我,后面有人要杀我!”。老妇人,一看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急中生智。说:“你赶紧躺在地下,闭眼不要动”,接着老妇人把中午剩下的米饭倒在了刘秀身上,这时,追兵进门了:问:“有一人可能到了你这里,把他交出来。”老妇人说,:没有。追兵说,怎么地下有人?老妇人说:“这是我儿子,几天前就死了,身上已经长蛆了。”追兵也不问也不看了,走了继续追赶。这样老妇救了刘秀一命。刘秀当了皇帝以后,为了报老妇之恩,就在易州洪崖山上建了一座“奶奶庙”,俗称后山“奶奶庙”。
传说二:传说在东汉时期,皇帝刘秀兵败时曾逃到这里,藏在庙中,“奶奶”(西王母)在刘秀的脸上喷了些米饭和长尾巴蛆,使刘秀看上去如死人一般。
王莽的追兵追到庙里,见刘秀的“死尸”躺在地上,且已生了蛆,就放心地走了。
刘秀因此而脱脸。刘秀登基做皇帝后,封老奶奶为“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并拨重金建庙塑金身以供祭祀 。
传说三:王莽称帝时,定兴县东辛告村有一个叫张生香的姑娘,自幼父母双亡,和四位哥哥相依度日。后来大哥不幸病故,三哥跑出去给东家扛长活,在外地娶了嫂子,整年儿不回来。四哥新近给官府抓了丁。唯有二哥在后山学道,好几年也不见音信。
小姑娘刚长成人,就给当地一位姓郭的官宦人家看中,七十大几的老爷子,要纳人家这个穷家女娃做小房。姑娘当然不干,她打十五岁上就被逼逃了出来,一路含辛茹苦,走了两年半,才赶到后山,后山道观,天下第一。里边的男女道士,可不少,四时烟火旺盛异常。张家小姑娘就是奔庙里来的。当她赶到后山,遍访众道,也没打听见自己的亲人。
逼得实在想不出法了,就钻在这个山坳里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四十五年,人由黄花少女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张生香常年靠打柴纺线为生。据说她留下的那架石纺车,就是附近村里一个善良小石匠在她年轻时送的,另外,她还不辞辛劳,把柴枝背到五十里远的易州城里去换烧饼。石棚两边那半亩园子也是她用勤劳的双手辛苦开垦的。
老奶奶一生经历坎坷,为人刚强,见了穷人肯帮忙,见了富人,躲着走,洁身自好。因为她年轻时在定兴干过三年长工,所以那一带人亲切地喊她为香姑。又因她晚年救过刘秀,所以在这一带威信极高。当她六十过世后,人们都很怀念她。农历三月十五传为香姑的生日,所以每到三月十五这天,九省十八县的人们,就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上山参拜,一是为赶九玄庙会,二是为了缅怀后山奶奶,后山奶奶信仰在这一带很盛行。包括北京地区,比如房山区,南尚乐一带管后山叫西山,和房山毗邻的涿州市涞水县也称之为西山,而象定兴一带叫北山奶奶,易县本地称之为后山。
这都是随自己的方位不同而称呼也异吧,房山一带的有些信徒在大年三十都要冲西烧香,嘴里也念念有词,大意就是求西山老奶奶保佑之类的话。
兴盛由来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十五,有庙会,其间人山人海,此山不要门票,信徒来自好几个省市自治区,热闹非凡。
来此山的神职人员有道士,道姑,和尚等。山上供的佛道诸神很多,很有民间信仰的味道。在涿州也有座西山老奶奶庙,叫泰宁宫,属于河北省道教协会管理。
北京有的信徒说,在定兴也有奶奶庙,当地还有看香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
周边景观
文革前,仅山上就有庙32座,除“后土皇帝庙”外,还有玉皇大帝庙、拜猿殿、轩辕黄帝庙 、太阳殿 、侯爷殿等 。加上后山周围的其它庙宇,有六、七十座之多,如县城北觉山坡上的“觉山寺”、“后土行宫”,豹泉及其附近的上 、中 、下三个云居寺涞水县乐坪的伶伦祠,狼牙山北支蚕姑坨上的“蚕姑圣母祠”等 。
曾是传说中黄帝祭祖地的河北易县后山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注意,已被列为河北省十大重点抢救项目之一,该地发掘和抢救工程正在有序开展。
据专家学者考证,易县后山是5000年前黄帝部族由西北高原东迁后聚居、生活、发展、祭祀的根据地。史书记载的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就是以这里为中心。
其地域北到涿鹿、西到太行,传说中炎黄大战、黄帝战蚩尤釜山会盟诸侯、黄帝造车、嫘祖养蚕染五色衣、仓颉造字、伶伦制乐器作五律制十二钟等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带,至今这里尚存嫘祖洞、黄帝洞、蚕姑坨釜山、钟模坑等传说遗址,黄帝统一各部落后,虽建都于今涿鹿县矾山黄帝城,但后山仍是其近畿和家庙祖祠所在地,并派大臣伶伦护守祭祀,此后夏、商、周三代3000多年,易县后山一带一直是炎黄后裔生存发迹之地。由此留下许多传说,不少村名、地名都与此有关,据专家介绍,在易县后山留下的70多处古迹庙宇中,最主要的有3处:黄帝庙和黄帝洞、侯王殿、太阳殿。
据考证,黄帝庙和黄帝洞是历代帝王诸侯祭祖的地方,侯王殿是历代帝王诸侯封禅的地方,太阳庙是历代帝王诸侯祭天的地方。
祭祖活动
专家考证表明,秦汉以前,历代帝王诸侯都在易县后山举行祭天、封禅、祭祖等活动。将祭天、封禅、祭祖活动改在今天的泰山,是从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开始的,因此,专家学者认为,易县后山为“中华第一祖山”,是中华第一座祖庙——黄帝庙所在地,是中华民族融合统一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文化意义
专家认为,在中国长达5000年的历史沿革中,易县后山文化虽然受到儒、道、佛3种思想的影响,但其主旨仍然是祭祖活动,是追寻史前文明极其珍贵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宝库,具有重要的保护、开发价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0 07:32
目录
概述
寺庙简介
历史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