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后母戊鼎
商朝年间青铜器
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大事记
文物历史
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铸鼎。
1939年,商后母戊鼎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消息被日军获悉,村民担心被日军发现,重新埋入地下。
1946年6月,商后母戊鼎被重新挖出,运送南京并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商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国家博物馆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对商后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
2011年3月底,商后母戊鼎的标牌和解说词进行改名。
文物特征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
文物鉴赏
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
出土环境
商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武官村位于安阳市西北3千米的江河北岸、殷城宫殿宗庙区和王陵区之间,属于殷墟遗址重点保护区,武官村区域先后发掘出了上千座墓葬,还有十几座王公大墓。
文物价值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在塑造泥模、翻利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后世影响
重要展览
2005年,商后母戊鼎在殷墟博物馆展出。
2013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时任中国总理李克强的陪同下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内商后母戊鼎等文物。
2019年,中意文化遗产合作活动中意大利时任总理朱塞佩·孔特参观并点评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商后母戊鼎等文物精品。
保护措施
2002年1月18日,商后母戊鼎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文物争议
商后母戊鼎的由来有2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表明墓主生前乃商王之“后”。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商后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出土后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武丁之妻。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这样反推,“司”应当是“后”的意思。
参考资料
“后母戊”青铜方鼎.中国国家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8:45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文物历史
文物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