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科学哲学(po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科学哲学领域中的反映,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的一个结果。通过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和反思,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注重非理性、怀疑性、相对性和无基础性,力图消解、解构传统科学哲学,消除“第一哲学”,而代之以各门具体科学或者教化哲学。
20世纪70年代,P.K·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哲学已经失去了为我们的知识作出贡献的一切机会,科学本质上是一项非理性的事业,应放弃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回到史料中去。该观点使哲学家变成了科学史家。1984年,A·法恩提出,科学无须借助认识论,“认识论”已死,以往的科学哲学在当代是多余的、应建立一种对待科学的真正态度,即自然本体论态度。它要求我们相信科学家的感觉,相信科学研究的自调性体系,这样,传统的科学哲学便消解了。由w.v.O·奎因于20世纪70年代倡导,并存80年代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更是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内容。
奎因、 R.N·吉尔、P·撒加德、M.W·互托夫斯基、S·康斯等自然主义者把科学哲学问题归结为各门自然科学(如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社会科学,认为这样就能摆脱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使科学哲学走出困境。但是他们抹杀了哲学和科学的界限,实质是取消了科学哲学问题。现在,一种辨证的以相互作用为基础来理解科学的科学哲学正在形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