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庄子及其后学《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袓寿考者之所好也。”
早在上古时代,古人便有了长寿观念,《尚书·洪范》所言“五福”中第一福是“寿”,“六极”中第一极是“凶短折”。春秋战国时期,养生学萌芽,先秦诸子著作中几乎家家都有关于健身长寿的探讨:《论语》“五不食”讲饮食保健,“三戒”讲情绪卫生;《墨子·节欲》讲去欲养生;《管子》主张存精养生;《内业篇》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精存自生”;杨朱提出“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荀子》提倡动以养生,言“形具而神生”,“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老子》提出“静以养性”的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致虚极,守静笃”。《庄子·齐物论》更进一步提出“虚以养神”观点,提倡“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纯素之道,唯神是守”,“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庄子在《刻意》一篇中,提出了“吐故纳新”的说法,嘘唏呼吸,吐却胸中浊气吸纳新鲜空气,像熊那样攀援活动,像鸟那样舒展肢体,都是为了延长寿命而已。这是讲究呼吸和肢体运动的人,善于养生的人,希望像彭祖那样长寿的人所喜好的。
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这道教门最上者,
冲虚清浄,出有入无,超尘俗而上升,同天地而不老。其次者,修真炼性,吐故纳新,筑
坎离以延年,煮铅汞以济物。”
鲁迅《集外集·说鈤》:最人涅伏,吐故纳新,败果既落,新葩欲吐。
闻一多《神仙考》:“食气的方法,就是在如上面所指定的时刻,对着太阳或天空行深呼吸,以“吐故纳新”,同时身体还作着“熊经鸟伸,凫浴蝯躩,鸱视虎顾”等等姿态的活动,以助呼吸的运用。”
金庸《鹿鼎记》:“黑龙使叹了口气,
颤巍巍的站起来,说道:‘吐故纳新,我们老人,原该死了。’转过身来,说道:‘拿来罢!’”
莫言《十三步》:“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把温暖的光辉洒在他的脸上。你看到他眯缝着眼,深深地呼吸着,宛若一只
长生不死的老乌龟在吐故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