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四海蜇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特产
吕四海蜇,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吕四海蜇盛产启东于吕四沿海,身体半球形青蓝色,半透明,上面有伞状部分,下面有八条口腕,口腕下端有丝状器官。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顶帽子。以质量上乘,加工精细闻名,是中国“海产八珍”之一。成品海蜇皮色泽光亮,无泥沙杂质,肉坚实松脆。名菜“芙蓉海底松”,就是以海蜇头为主料做成的。用白酒、香菜和胡椒粉调制的海蜇泠盘,脆嫩、透明、爽口。
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生产的吕四海蜇因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磷等营养元素,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等作用。
产地环境
启东地处长江入海口北侧,南倚长江,东、北面临黄海,形似半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位于境内北部的吕四渔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这里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约有2000多个水产品种类,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不下于300种,犹以海蜇、文蛤、鲳鱼、黄鱼、紫菜等闻名海内外。
吕四海蜇的捕捞区吕四渔场海域,最深处18米,平均水深12米;海蜇生长期水温19—23℃;盐度22‰,平均光照强度1800lux,在中国的近海海域中,是最适合海蜇生长的区域。“吕四海蜇”的捕捞区域位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由于奔腾不息的长江淡水裹着泥沙直泻大海,使该海域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光照、气温、盐度等因素独特,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在国内独有,近岸为少有的泥质滩涂,在捕捞过程中不易被砂类杂质污染,优越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其他海域无法比拟的鲜蛰品质。
历史渊源
吕四港镇拥有1300多年历史,形成于长江入海泥沙淤积的沙滩之上,可追溯到五代末始置的吕四场,古为“白水荡地”,相传八仙下凡,其中吕洞宾四次云游至此而得名。吕四海蜇为传统加工海产品,系中国“海产八珍”之一。
清咸丰二年(1852年),邑人张宗绪撰写的记述了吕洞宾四至白水荡遗事的《慕仙楼志》中,就有关于“吕四海蛰”的描绘;《吕四名胜考》亦有将“吕四海蜇”作为贡品的记载:“明洪武年初,渔人葛原六‘携吕四海蜇进朝,上贡明太祖,太祖厚赐之’”,足见其历史渊源。
生产情况
2010年,启东市水产加工业商会75个会员企业中,涉及海蜇加工的约占60%,规模以上企业30个。年均捕捞、加工海蜇量在2万吨左右。
产品荣誉
2004年、2006年“海呐香”牌海蜇两度被评为南通名牌产品。
2010年12月29日 ,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吕四海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海蜇。
(二)捕捞
1.捕捞时间:每年8月份。
2.捕捞规格:伞径不小于200毫米。
3.捕捞方法:用海蜇专用网具捕捞。
(三)加工工艺
鲜蜇处理→一矾腌渍→二矾腌渍→三矾腌渍→清洗处理→分级整形→提干→称重→包装→打箱→储藏。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海蜇皮: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无泥沙,无异味;肉质厚实均匀,韧中带脆。
(2)海蜇头:呈红琥珀色,有光泽;无泥沙、碎杆及夹杂物;肉质坚实有弹性,口感脆嫩。
2.理化指标:食盐(以NaCl计)18%至25%;粗蛋白≥12.5%。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吕四海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吕四海蜇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吕四海蜇.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0年第166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吕四海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4 13:57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