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伊(1881~1940)字天民,原名占东,别号金马、侠少,思茅人。中国同盟会云南支部长,创办《云南杂志》《滇话报》,宣传革命。1908年与杨振鸿、杜韩甫、赵伸等人在日本召开“云南独立大会”,声援河口起义。旋至仰光与居正等创办《光华日报》《进化报》。1911年任《民立报》撰述。与宋教仁、陈其美、于右任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机关,筹划联络长江流域革命。辛亥革命云南光复后,任云南军都督府参议。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同盟会上海机关部副部长、民国新闻社总编辑。1913年当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袁世凯称帝时,回云南活动反袁。袁死后,仍任参议院议员。1917 年,随孙中山赴粤护法,任司法部次长。1921年改任内政部次长。1924年,任大元帅府大理院院 长兼管司法行政事务。192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三大代表、中央党史编筹委员会名誉编筹、动员委员会设计委员等职。
人物生平
1895年毕业于普洱宏远书院。
1897年,修纂《光绪普洱府志》时,分纂思茅有关部分。后就读于昆明经正书院。
1900年中举。1904年,公费选送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官费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到日本后,经常和留日学生讨论政局,赞成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孙中山到日本组织同盟会,中国留学生开会欢迎,吕志伊聆听孙中山讲演革命大义,毅然以光复祖国河山为之员,遂加入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评议部评议。同年同盟会“滇支部”成立,吕志伊任部长。
1906年参与创办《云南》杂志及姊妹刊《滇话报》,鼓吹革命。除了担任《云南》杂志主笔外,还经常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
民报》上撰稿。他在《民报》周年纪念刊上,以笔名金马发表了《云南讨满洲檄》。文章历数清王朝丧权唇国、割地赔款及其在云南的极权统治、种族压迫、横征暴敛等十大罪状,慷慨陈词,留日学生争相传颂。因清政府禁止《民报》在国内发行,他与赵伸等人创刊《云南杂志》,以笔名侠少发表《国民主义》《国民国家》等文章,考虑到文言文难懂,广大民众不易接受,又创办《滇话报》,用白话文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1908年4月,孙中山发动河口起义,吕志伊与杨振鸿、赵伸在日本 发起组织“云南独立大会”,声援河口。开会时,他登台演说,慷慨激昂,听众一万多人 十分感动,纷纷沸泣解囊,援助军馆。 河口起义失败后,黄兴到日本与吕志伊等同盟会骨干计议,请日本大森体育学校开办暑期军事讲习会,习军事,讲兵法,使因受清廷禁例不能入军校的革命志士,入讲习会受训。后来,这批学员多数成为武昌起义、湖南起义、四川起义以及攻克南京的沪军先锋队骨干。 同年冬,杨振鸿计划在滇西起义,电约吕志伊到仰光共商大计。吕先到新加坡遇见 孙中山请示机宜,到达仰光时,杨已率部先行。吕赶到瓦城时,接到杨振鸿在千崖(今 盈江)起义事败遇难的消息,又返回仰光与居正共主《光华日报》(后改《进化报》)笔政。
1911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黄兴率敢死队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吕志伊负责撰拟法令檄文、保管印信密件。起义失败后,吕志伊往上海担任《民立报》编辑,并与宋教仁、陈其美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机关”,联络长江流域的 革命组织,准备武装起义。6月,川汉铁路风潮起,吕志伊与宋教仁、居正、杨玉如等商 议,决计于武昌起义,公推吕到香港与黄兴联系,由黄到武昌主持,吕回云南谋响应。云南“重九起义”成功,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都督府成立,吕志伊任都督府参议。同年12 月,吕以云南都督府全权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 大总统。
1912年,南京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吕志伊任司法部次长。当时,总长伍廷芳在上海任南北和议总代表,司法部工作由吕主持,吕策划周详,历时仅三月,规模完备。继任同盟会上海机关部副部长、《民国新闻》总编辑。同年秋,奉孙中山命,到东南亚华侨中筹组同盟会各支分部,并受云南督军蔡锷委托,动员华侨集资开发云南。
1913年,当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竭力反对袁世凯违法签字的五国银行借 款案及丧权辱国条约,大触袁忌,被袁世凯下令停止议员职务。
1914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鉴于“同党人 心之渔散”,重组“中华革命党”,吕志伊为骨干。
1915年,袁世凯称帝野心暴露。9月, 吕志伊奉孙中山之命潜回云南策动反对帝制,刚到昆明,就被逮捕。原同盟会员杨菱、邓 泰中闻讯后,亲到警察厅将吕强行释放,并把他安排住在邓家中。吕志伊积极开展反袁 宣传和组织工作,并在军政界中秘密发展中华革命党员,建立中华革命党云南地区领导机关,制定讨袁计划,为云南起义进行准备。12月袁世凯称帝“洪宪”,云南首义反袁, 拥护共和,终于推翻帝制。1916年袁世凯逝世,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吕志伊仍回北京任职参议院。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倡议召开国会,组织护法军政府,他赴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孙中山任命他为大元帅府参议。
1919年, 他建议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任军政府司法部次长,奉孙中山之命与张继筹设中国国民党本部广州办事处。
1921年,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大总统, 改任他为内政部次长。
1923年,担任中国国民党本部参议,赞成孙中山联俄政策,反对溶共。
1924年,任大元帅府大理院院长,兼广州第三区党部执行委员。
1928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派他为云南省党务指导委员,国民政府委任他为云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辞未就职。同年冬,国民政府立法院成立,出任立法委员。
1929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云南代表,国民党中央党史编委员会聘为名誉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昆明居住,在昆期间,积极开展支援前线,并担任抗战动员委员会设计委员。
1940年3月20日在昆明病逝。
人物作品
发表于《民报》:《云南讨满州檄》;
发表于《云南》《滇话报》:《国民主义》《国民的国家》《论国民保存国土之法》《国会问题真相》《云南之将来》《英国之亚洲铁路政策》《滇缅疆界谈判》《俄亥俄州之理想乡》《二十世纪中国民族之花》等等;
主笔:缅甸《光华报》《进化报》上海《民立报》《民国新闻》
《偶得诗集》5卷、《吕天民诗集》《南社诗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