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跷
经外奇穴名
太阴跷,经外奇穴名。载于《外台秘要》。别名吕细,阴跷,太阴蹻。位于足部,内踝下缘凹陷中,肾经照海穴微上方,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内侧皮支。主治脚气,偏枯不能行,妇女不孕,阴暴出,月经不调,淋病,疝气,多闷,心痛,目痛,牙痛等。直刺0.3-0.5寸;可灸。
定位
位于足部,内踝下缘凹陷中,肾经照海穴微上方,左右计2穴。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跗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脚气,偏枯不能行,妇女不孕,阴暴出,月经不调,淋病,疝气,多闷,心痛,目痛,牙痛等。
操作
直刺0.3-0.5寸,针感为酸胀;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妇女不孕,小腹痛,牙痛,目痛等。
相关论述
《外台秘要》:“太阴蹻二穴,在内踝下向宛宛中是。黄帝三部针灸经并同人腧穴经,并无少阳维、太阳、太阴蹻三穴名。”
《太平圣惠方》:“阴蹻二穴,在足内踝下陷者宛宛中,是穴,主卒疝、小腹痛。病者左取右,右取左,立已。女子不月水,惊喜悲不乐,如堕坠、汗出、面黑、病饥不欲食、妇人淋沥、阴挺出、四肢淫泺、心闷暴疟,及诸淋、目痛、小腹偏痛、呕逆、嗜卧、偏枯不能行、大风暴不知人、卧惊视如见星、尿黄水、小腹热、咽干也。灸三壮,针入三分。”
《针灸资生经》:“水原、阴蹻,主女不孕、阴暴出淋漏、月水不来、多闷心痛。”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云:“牙痛。风牙虫蛀夜无眠,吕细寻之痛可蠲,先用泻针然后补,方知法是至人传。吕细,在足内踝骨肉下陷中。针三分,大泻尽方补,痛定出针,灸二七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9 10:27
目录
概述
定位
解剖
主治
操作
临床运用
相关论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