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君(拼音:jū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的首领;战国时又用做功臣或贵族的封号;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最高统治者。后来,“君”也变成一种敬称。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君”上部是“”,下部是“口”(图1)。尹像手执权杖形,一说像以手执笔形,本义是治理;口表发号施令。上下两部分合而会意,表示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之通称。《荀子·礼论》:“君者,治辨(通“办”)之主也。”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君”由“尹”字分化而出,但二字在甲骨文中用法并不完全等同,西周金文(图2-4)中二字分化比较彻底,混用只有个别用例(如公臣簋有三件,两件作“天尹”,一件作“天君”)。《说文解字》古文(图9)“君”字形体发生了讹变,侯马盟书中就产生了这种写法,是由新附①、新附②形讹变而来的。篆书(图8)以后,表示手杖的一竖变为一撇,又由此发展为汉隶(图10-12)和楷书。
“君”本王臣之称。甲骨文中“君”字之义或与“尹”同用,如多君与多尹、多臣、多公均指人臣,西周仍承用此义。甲骨文、金文中商、周最高统治者称“王”或“余一人”,未有称“君”者。整个两周时期,“天子”始终是周王的特有称呼。两周金文中,周王以外之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之首领均可称之为“君”。“君”或“天君”在金文中可用来指周王之后妃,如作册瞏尊“君令余作册瞏安夷伯”之“君”;也可指宗妇,即宗子之妻,如五年琱生簋“以君氏令曰”之“君氏”。“君”还用于职官名,如“里君”、“邦君”等。金文中“君”也用于指丈夫,反映出当时君统与宗统的合一,夫妻关系如同君臣关系。春秋战国时用为封君之称,如樊君鬲之“樊君”、邛君壶之“邛君”、鄂君启舟节之“鄂君”,文献中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等。“君”还用为动词,表统治、治理义(见晋姜鼎),也可以用为姓氏。战国中山王方壶始见“君臣”对称,曰“遂定君臣之位”,同时君又称“主”,如“臣主易位”,这个意义是后世用为“天子”的“君”的一个重要演变链环。“君”后世便衍申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最高统治者。
“君”在古代是位置和权力的代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意义逐渐泛化,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敬称,几乎在每个阶层的人中都能使用。例如皇帝称臣民可以是“君”,下属称上级也可以是“君”,而有才德的人称为“君子”,甚至同辈之间也可以称“君”。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举云切(jūn)
尊①也。从尹。发号,故从口。
𠱭,古文象君坐形。
【注释】①尊:此是声训。
说文解字注
“尊也”注:此‘羊,祥也’,‘门,闻也’,‘户,护也’,‘发,拔也’之例。
“从尹口”注:尹,治也。
“口㠯发号”注:此依《韵会》,又补一口字。尹亦声。举云切。十三部。
“𠱭,古文象君坐形”注:小徐本作?。
广韵
举云切,平文见 ‖君声文2部(jūn)
君,《白虎通》曰:“君者,群也,群下之归心也。”荀卿子曰:“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则水圆。”又:“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淸,源浊则流浊。”举云切。八。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君
古文:𠱩、𠱭
《唐韵》举云切。《集韵》《韵会》拘云切,竝音军。《说文》: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群也,群下归心也。《易·师卦》:大君有命。《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仪礼·子夏传》:君,至尊也。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晋语》: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称君。《诗·鄘风》:我以为君。传:君国小君。笺:夫人对君称小君。《论语》:邦君之妻,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称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又子孙称先世皆曰君。孔安国《尚书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称弟曰君。杜牧《为弟墓志》:君讳顗。
又妾称夫曰君。《礼·内则》:君已食彻焉。注:此谓士大夫之妾也。《仪礼·丧服》:妾谓君。注:妾谓夫为君者,不得体之,加尊之也,虽士亦然。疏:以妻得体之,得名为夫,妾虽接见於夫,不得体敌,故加尊之,而名夫为君。
又妇称夫亦曰君。《古乐府》:十七为君妇。
又夫称妇曰细君。《前汉·东方朔传》: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又上称下亦曰君。《史记·申屠嘉传》: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号曰君。《史记·商君传》: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又妇人封号亦曰君。《史记·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
又彼此通称亦曰君。《史记·司马穰苴传》:百姓之命,皆悬於君。君谓庄贾也。
又《张仪传》: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隐士就聘者曰徵君。《后汉·逸民韩康传》:亭长以韩徵君当至。
又持节出使者曰使君。《后汉·寇恂传》:非敢胁使君。
又《谥法》:庆赏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称。《易·乾卦》:君子,终曰乾乾。《论语》:不亦君子乎。注: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叶姑员切,音涓。刘向《烈女传》:引过推让,宣王悟焉。夙夜崇道,为中兴君。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尹”中横两端出头。
【写法】❶“尹”从上、左包围“口”,底部“尹”“口”,齐平。❷“尹”,㇕(横折)在上半格偏右;第三笔横在横中线;长撇从竖中线起笔。❸扁“口”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横折)右侧超出上部㇕(横折)。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汇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1 08:10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