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晋人罗含有一天梦见一只五颜六色的鸟飞进嘴里,从此他的文章就写得很好。见《晋书·文苑传·罗含》。后以喻文才高妙,才高八斗。唐李商隐《为陈许举人自代状》:“人惊
吞凤之才,士切登龙之誉。”后人多引用赞美人才。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
唐
骆宾王《初秋登司马楼宴得同字》诗:“顾惭非梦鸟,滥此厕雕虫。”
正 《
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二《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朝满迁莺侣,门多吐凤才”。上句用
迁莺比及第,下句“
吐凤”典出《
西京杂记》:“
扬雄著《
太玄经》,梦吐白凤凰,集于《玄》上,顷而灭。”义山用“
吐凤”概括这则典故,比人写作才华如
扬雄一般高明。可是到他写《为濮阳公陈许举人自 代状》时,在“人惊
吞凤之才,士切登龙之誉”句中,把《
西京杂记》这则典故变成“吞凤”了。一吐一吞,词义相反,但整个典故的含义并未变。按骈文规则,“吞凤”处用“
吐凤”完全可以,为何改用“吞凤”?一定是义山一时误记了。于是,后世文人都用“吞凤”。
李群玉《感兴四首》(《全唐诗》卷568)之一:“子云吞白凤,遂吐太玄书。幽微十万字,枝叶何扶
1.旧题晋‧葛洪《
西京杂记》卷二 「
扬雄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元故难传。』忽然不见。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