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语
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古代语言
吠陀语是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古代语言。在公元前四世纪形成的梵语被语言学家很明确地与欧洲语言划为同一个语系——印欧语系。
概述
根据考古学证据,亚利安人进入印度大概是古印度文化的崩溃时期(公元前1600年左右)。他们可能是些野蛮人的侵略者,征服了印度人民,摧毁了他们的城市。这些亚利安人讲一种初期形式的梵语,按照今天还能读得懂的现存印度最古老的经典吠陀(Veda)而称之为吠陀语(Vedic)。
亚利安人最早的吠陀原文也许是在征服印度之后经两三个纪纪编集而成的。当时征服情况在吠陀文字中还隐约可见:天帝释提桓因(Indra,因陀罗)毁灭了敌人的城堡(可能是印度人民的城市,或较小的集居地),解放牲畜(因为这批亚利安人尚是游牧民族,他们当然不赞成定居的农民将牲畜束缚在村舍田园之中),他们释放河流(河水原被定居农民用堤圩拦蓄,用沟渠疏通,以便灌溉)。而他们的传统说法则是恢复宇宙本性的自由。
雅利安人是外来民族的证据,就是他们的《吠陀》语言不是印度土著语言,而是与欧洲语言有亲缘关系的语言。以吠陀语为基础,在公元前四世纪形成的梵语(Sanskrit)被语言学家很明确地与欧洲语言划为同一个语系——印欧语系。梵语是印欧语系相当原始的语言形态。举一个说明梵语与欧洲语言有亲缘关系的有趣的例子:佛教里有个菩萨,中国人叫他“观世音”,其实这个翻译是错误的;他的名字的梵文是Avalokitesvara,玄奘译作“观自在”,这是正确的。名字当中的“观”就是“看”,来自梵文词根“lok”,它与英语的“look”不是很一样嘛,只差一个“o”。
雅利安人来到印度,对南亚文化最深远的影响就是带来了一种新的语言,其重要性恐怕超出了今天所有学者的估量!但是,梵语的语言体系的最终确立,非雅利安的土著语言学家在其中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换句话说,梵语虽然是基于吠陀语而建立的,但它的体系的确立已然凝聚了非雅利安学者的高超智慧。在《故事海》(Kathasaritsagara)中(第四潮第20至25颂)有这样的传说:梵语语法体系的建立者波你尼(Panini)得到湿婆(Siva,来源于土著信仰的神)的启示,并且打倒了因陀罗(Indra,《吠陀》中的主神)派的语法体系而完成了梵语语法的权威著作《八章书》(Astadhyayi)。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许是后期印度绝大多数宗教(包括大量非雅利安宗教)都接受梵语并能够以梵语传承其教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5 12:2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