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山扁豆
豆科山扁豆属植物
含羞草山扁豆(Chamaecrista mimosoides (L.) Greene)是豆科山扁豆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植物。株高可达60厘米;枝条被微柔毛;羽状复叶长,叶柄的上端和最下一对小叶的下方有圆盘状腺体,小叶线状镰形,先端短急尖,中脉靠近上缘,干时呈红褐色;托叶线状锥形,有明显肋条;花序腋生、一或数朵聚生,花序梗顶端有两枚小苞片,花萼长,先端急尖,外被疏柔毛,花瓣黄色,具短瓣柄,稍长于萼片;荚果镰形;花果期通常8-10月。
植物学史
在《中国植物志》 第39卷 (1988)中,以含羞草决明(Cassia mimosoides Linn. )为正名收载,归入决明属,山扁豆为其别名。在《Flora of China》 Vol.10 (2010) 中,以山扁豆(Chamaecrista mimosoides (Linnaeus) Greene)为正名收载,归入山扁豆属。而在《植物智》网站中,修订后的含羞草山扁豆学名为Chamaecrista mimosoides Standl.。
形态特征
豆科山扁豆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植物。株高高达60厘米,多分枝;枝条被微柔毛。羽状复叶长4-8厘米,叶柄的上端和最下1对小叶的下方有1圆盘状腺体;小叶20-50对,小叶线状镰形,长3-4毫米,先端短急尖,两侧不对称,中脉靠近上缘,干时呈红褐色;托叶线状锥形,长4-7毫米,有明显肋条,宿存。
花序腋生,1或数朵聚生,花序梗顶端有2枚小苞片,长约3毫米;花萼长6-8毫米,先端急尖,外被疏柔毛;花瓣黄色,不等大,具短瓣柄,稍长于萼片;雄蕊10,5长5短相间而生;荚果镰形,扁平,长2.5-5厘米,宽约4毫米;果柄长1.5-2厘米;种子10-16颗。花果期通常8-10月。
产地生境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广布于美洲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于坡地或空旷地的灌木丛或草丛中,耐旱又耐瘠。
繁殖方法
含羞草山扁豆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种子繁殖。
培养条件:选用1/2MS培养基,添加蔗糖30克/升,琼脂8克/升,pH值调至5.8,121℃、101兆帕斯卡灭菌20分钟,倒板用于无菌苗繁殖。恒温培养箱条件为,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光照强度为2000-2500勒克斯,温度为22℃,相对湿度80%。
种子的萌发
将种子用80℃水浴5分钟,然后经体积分数70%乙醇水溶液清洗2-3次,每次5-10秒,用质量分数5%次氯酸钠水溶液洗5-10分钟,拿至超净台用无菌蒸馏水洗3次,最后播种在1/2MS培养基上。
愈伤组织的诱导
取无菌幼苗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愈伤和芽诱导培养基1/2MS+6-BA 2.0毫克/升+NAA 0.5毫克/升上。
生根培养
取新生芽,芽长度1.5-2厘米,接种在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得到铁甲草再生幼苗。
移栽
从培养瓶中取出上述的在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的铁甲草幼苗,洗净根上的培养基后,移栽在土中。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习性强健,适合公园、风景区、绿地等路边、林缘处栽培观赏,也可用于空旷地作覆盖材料。
经济价值
可作绿肥;幼嫩茎叶可代茶。
药用价值
含羞草山扁豆全草入药,味甘、微苦,性平;清热解毒,健脾利湿,通便;主治黄疸,暑热吐泻,小儿疳积,水肿,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疗疮痈肿,毒蛇咬伤。根入药,用于痢疾的治疗。
参考资料
Chamaecrista mimosoides.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17:33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