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园
位于广州市郊的清代园林
“听松园”是清代广州市郊一座著名的园林。这所园林,池塘水碧,花木扶疏,颇为雅致。其中亭台楼榭、松涧竹廊、烟雨楼、柳浪亭、万绿堆、海天阁、莳花埂、闻稻香处、东临蓬馆、逐我读书斋等胜景名楼。
公元一八二九年,张维屏辞官归里,他的的儿子在广州市西南郊白鹅潭畔的花地大通古寺东觅了一块地,修建一座园林,供其父娱老之用。由于园中树木以水松居多,月夕风晨,海风吹过,涛声谡谡,张维屏又很喜欢听赏风卷松涛的声音,故名此园林为“听松园。”他在“园中杂咏诗”中咏曰: “水松排列护江村,风起涛生籁自喧。也与山松同一听,此园名唤听松园”.张维屏游倦归来,便在这所“听松园”里读书吟咏,接待宾友,颐养晚年。
这所园林,池塘水碧,花木扶疏,颇为雅致。其中亭台楼榭、松涧竹廊、烟雨楼、柳浪亭、万绿堆、海天阁、莳花埂、闻稻香处、东临蓬馆、逐我读书斋等胜景名楼,张诗“五亩烟波三亩屋,留将两亩好栽花”,可说是听松园的大体布局。园中楼高可远眺白云山,池水可通达白鹅潭,江村、稻畦、花坞,各具特色。特别是主人在园里筑了一座“松心草堂”,建筑用瓦,仿汉瓦形状,瓦上有篆书“听松”及“松心草堂”字样,出自当时著名学者、张维屏的诗侣陈澧的手笔。张维屏酷爱这间“松心草堂”,还因此自号“松心子”。
一时成为附近人们的游憩之所,张维屏也从不拒绝游客的观赏。他写了一组“听松园”诗,在序里写道: “花竹禽鱼,溪山风月,造物所赠,吾何私焉,惠然肯来,与众共之。”从中可以见到张维屏是个胸襟豁达、潇洒磊落的人。张维屏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给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大都收集在《花地集》中。
公元一八八七年,在张维屏去世二十八年后,“听松园”早已荒芜了。美国人那夏礼(广州培英中学创始人)和尹士嘉(广州岭南大学创始人),看中了这座园林,认为这里东邻康有为少年时代读书的“小蓬仙馆”(原址尚存)西接羊城八景的“大通烟雨”,环境清幽,风景秀丽,便买下来改为培英书院,而把张维屏手题的“听松园”石额嵌在所建校舍听松楼上。后来,培英书院改为培英中学,在白鹤洞山顶修建校舍。到公元一九三四年,培英中学全部迁到白鹤洞山顶,这块听松园石额,也随着被移到新校址,嵌在第一排课室的墙上。
文化大革命”期间,石额不知下落,后来才发现被翻过来覆盖在培英校友楼门前的一条水沟上,看来是有心人加意保护的,一九八三年,培英中学科学馆落成,;这块石额给嵌在培英科学馆旁一座假山上.“松心主人题”的“听松园”石额,石块完整,字迹典雅,笔力苍劲。培英中学校友和前来探访的人,目睹这“听松园”三字,便会想起这一位近代史上的爱国诗人,扼腕而激励自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0 23:1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