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尔德
华西协合大学的开创者之一
启尔德(O.L.Kilborn 1867年--1920年),加拿大人。华西协合大学的开创者之一,大学理事会主席。加拿大金斯顿王后大学医学博士。加拿大英美会传教士。
来华
启尔德(Omar L. Kilborn),来自加拿大。在加拿大金斯顿王后大学获得医学博士的学位后,他向加拿大卫斯理会写信,自愿作为一名医学传教士前往中国。与启尔德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詹妮·福勒,牧师赫斐秋(Virgil. C. Hart)夫妇,传教士何忠义(Hartwell. G. E)夫妇等,共计9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前往四川开拓华西教区。在上海登上蒸汽小轮,在宜昌换乘木船,经过数月艰苦行程而终于抵达成都的启尔德绝不会想到——仅两个月后,他就会跟新婚妻子诀别;更不会想到,他一家三代将把总计72年的时间和心血,奉献给这个国家的医疗和高等教育。
医院开业
启尔德一行初至成都,在玉沙街找了一幢民房落脚,随即决定从创办医院着手,以扩大教会的影响。其实,这也是新教在海外传教的重要策略。新教差会非常注重在大城市兴办学校、医院、出版书局和慈善机构,中国第一所西式医院和第一所西式学校,都是新教传教士创办的。
工作正头绪万端地展开之际,詹妮却染上了霍乱。由于缺少药物,身为医学博士的启尔德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离去。悲痛万分的他,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了医院的筹建上。
1892年,启尔德的医院建在成都东门的四圣祠街(今四圣祠北街),命名为“福音医院”。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四圣祠街买下一片菜地,用于修建礼拜堂。医院建立之初,启尔德除了担任院长,还身兼医生、护士、护工等多职。然而,即使这样,医院内的工作仍谈不上忙碌。因为当时中国人对西医的认识很少,来就诊的人不多,启尔德的工作重点是走出医院尽力扩大影响,让人们了解西医,接受西医。
福音医院是四川地区第一家西式医院。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有少量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来此看病,见识到了西医的神奇疗效。福音医院开始有了些口碑,启尔德也迎来了生命中的另一个同行者——启希贤 ( Retta G. kilborn )。
启希贤也是加拿大人,在当时女性很难被允许学医的情况下,她获得了医学博士、外科硕士和化学硕士等学位。1893年,她以医学教友志愿队队员的身份来四川创建女会和妇孺医院。相同的信念让他们在成都结成了夫妻。
启希贤,本名雷塔·吉福德,正如启尔德本名基尔伯恩,“启”是他们二人共同的“中国姓”。福音医院建成之后,启尔德并不是完全待在成都,而是时常外出行医传教,荣县、嘉定(今乐山)、自流井(今自贡)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启希贤嫁给启尔德之后,也经常陪他外出诊治和手术。
与成都教案
1895年4月7日,启尔德和启希贤的长子启真道在嘉定出生。5月28日,他俩刚抱着儿子返回成都,就碰上了一件大事。这天正是端午节,在临近四圣祠街的东较场,数百人聚集着在“打李子”。这是旧时成都民俗,一人拿一包李子对打,有时甚至会出现几万人在城墙上对打的壮观场景。然而,在一片嬉笑欢乐之中,却有谣言在滋生。有人说,看见外国人把中国小孩子拐进了教堂——那个年代,洋人取小孩肝子、眼珠熬制西药这类谣言其实是经常发生的。
流言不胫而走,到傍晚,激愤的人群已经来到四圣祠街包围了教堂、福音医院和启尔德等传教士的住处,试图破门而入,救出小孩。启尔德感觉受到威胁,便持枪出门对空鸣放,大祸就此铸成。尽管启尔德等带着妻儿逃了出去,但他们的住房、医院和四圣祠礼拜堂被悉尽捣毁。第二天,位于陕西街的教堂被焚烧,风波波及十余州县,共计七十多座教堂被毁,这就是著名的“成都教案”。
到了年末,待教案渐息,启尔德携家人从上海返回成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原址上重建福音医院。重建医院,而且是在原址上,他要面对的不仅是心理上的创伤,还有很大的风险。毕竟,教案导致中国人有6名参与者被处斩,17人被从军流放,今后还会发生什么迁怒于教堂和医院的事情很难预测。但是,启尔德真就这么做了。与此同时,启希贤也在附近的新巷子里,建起了四川第一座女子医院——仁济女医院,以适应这个封闭国家“男女授受不亲”的习俗。
1902年,四川红灯教女首领“廖观音”起事,四圣祠礼拜堂再度被毁。1905年,教会获得清政府1500两黄金的赔款,这笔钱被用来修建了一幢四层楼的医院,即1907年竣工的四川红十字福音医院。新医院拥有病床120张,医师11人,开设内科、外科和花柳科。
到1910年,两所医院一年的门诊量合计6357人。除了成都本地人,在当年交通极其不便的情况下,还有郫县、大邑及资中一带的病人慕名而来。医院采用收取富人诊费以补贴穷人的办法,对穷苦人“治疾不收半文,且资助钱粮”。
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成立医科后,医院成为学生临床教学和实习的基地。1914年,医院更名为仁济医院。这所当时四川最好的医院,也就是今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
仁爱济民
启尔德的努力见到了成效,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懂西医的医生和护士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他希望创办医学教育,通过“复制护士和医学传道士”,来解决缺乏人才的困境。
各方面的条件都在成熟。在中国实行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已于1905年废除,清政府开始推行“办学校”的新政;而到达四川的外侨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先后建立了不少中小学,为创办医学教育进行了生源上的准备。在基督教差会的主持下,华西协合大学于1910年3月11日正式开课,积极参与筹建事宜的启尔德,成为学校董事会的第一任主席。华大的医科于1914年建立后,启尔德又登上讲台,亲执教鞭,讲授生理学、眼科和化学等课程。同年,仁济医院护士学校也成立了,不过,当年只招收男生,次年才开始招收女生。
除了成都四圣祠仁济医院,启尔德还在四川境内嘉定等多地创办了仁济医院。到1922年,全川境内的仁济医院就达到了11家。
启尔德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四川分会的发起者之一。1911年四川战事不断,“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相继爆发,清兵和政府军的伤亡都非常惨重。启尔德以红十字会的名义,亲率医疗队奔赴火线,设立临时医疗点救治伤员。他赤着脚,穿着草鞋,冒雨行走在泥泞的战场上。他本着人道主义之精神,不管伤者是清军或是革命军,皆全力救护。数月时间里,启尔德以其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救人无数。
启尔德夫妇创下的仁济男女医院,“仁济”二字是加拿大基督教英美会对教义Love(爱)和Mercy(同情怜悯)的中文概括,也暗合中国儒家仁爱济民的思想。而启尔德一生的作为,正是对这两个字的最好阐释,就如美国人Rev. James M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位伟大的医生,他离开设备好的医院去为普普通通的士兵服务 ,而在当时士兵是不受人重视的。中国人都说他真正是一个完人,从未见过具有如此仁爱之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逝世
1919年,启尔德回到加拿大休假,却因染肺炎而不幸病故。消息传到成都后,受他惠泽甚多的成都人,在祭祀孔子的文庙举办了中国传统的祭奠仪式,以中国人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基督徒的敬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22:33
目录
概述
来华
医院开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