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1956年生,广东汕头人,肿瘤循证医学专家,肺癌靶向治疗专家,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56年,吴一龙出生。
1977年,入读于中山医学院,毕业后任职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988年,在德国西柏林肺科医院做访问学者。
2003年,任职于广东省人民医院。
2005年,当选为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2013年,入选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第三批培养对象。
2014年,获评为“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018年,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2021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吴一龙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的精准治疗。
吴一龙领衔撰写了中国的肺癌诊疗指南,创立了中国的肺部肿瘤临床试验合作组织,推进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贯彻肺癌的单病种多学科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措施。他提出了中国肺癌患者的基因变异特点,和国际同行联合开展临床研究。
吴一龙建立肺癌分型而治的精准医疗策略,从亚洲人群最常见的EGFR靶向治疗到其它少见的分子靶点;从首诊首治到耐药的检测和克服;再从靶向治疗推进到另一突破性的免疫治疗等;把晚期肺癌的精准治疗策略推进到早中期肺癌围术期治疗领域,在晚期患者追求“慢性病”的目标,在早中期的患者则专注于提高治愈率。
截至2021年11月,吴一龙作为全球主要研究者已牵头了16个国际临床试验,作为中国牵头主要研究者的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110项,部分研究成果被纳入到美国、欧洲、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个肺癌相关指南,成为国际肺癌治疗的新标准。另开创了肺癌分子分型的技术,基于其领衔的研究有多达18个肺癌药物获批上市。
据2023年5月
广东省人民医院网站显示,吴一龙以第一(共同)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要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3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柳叶刀(Lancet)》系列8篇和《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8篇,主编专著《
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等。
2024年4月,国际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158.5)在线发表了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团队的研究成果——ALINA研究。这是吴一龙团队的研究成果第五次登上该杂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ALK阳性人群(存在ALK基因融合的人群),本来是肺癌患者中发病年龄较低、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人群。而ALINA研究表明,用阿来替尼辅助治疗替代目前常用的化疗,能让这些患者的预后变好,有望最终“治愈”。
2024年6月13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卷》(《JAMA Oncology》)在线发表了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首创“药物假期”新模式,打破了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肺癌患者以往须长期连续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式。吴一龙表示,该研究通过应用肺癌MRD(微小病灶残留)概念,希望给一些患者“做减法”、安排“药物假期”,找到更优的治疗模式,达到延缓耐药、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据202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网站显示,吴一龙已主持全球临床试验8项。
2002年,吴一龙负责起草了《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治疗共识》及卫生部主持制定了《全国肺癌诊治指南》,已成为中国内肺癌诊断治疗的标准参考书。
据202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网站显示,吴一龙已主持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
据2023年5月
广东省人民医院网站显示,吴一龙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人才培养
2005年,吴一龙副主编《循证医学》8年制教材。
据202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网站显示,吴一龙已指导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80余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吴一龙带领中国肺癌临床研究跻身国际先进、为全球EGFR突变型肺癌‘精准治疗’模式的建立做出主要贡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评)
“吴一龙是中国肿瘤循证医学开拓者,在解决中国肺癌患者缺医少药和用得起药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肺癌治疗领域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国家保健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广东省人民医院评)
“吴一龙是中国肺癌靶向治疗的领军人物,使中国肺癌靶向治疗一跃而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研究力量之一。”(《
光明日报》评)
“吴一龙代表着肺癌研究历史上的中国贡献,尤其是靶向治疗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国际尤其亚太地区晚期肺癌治疗原则、治疗指南绝大部分出自中国。”(国际肺癌研究协会评)
“吴一龙在外科医学做出了杰出成就和贡献。”(美国外科学院评)
“他(吴一龙)是中国肺癌‘个体化’治疗和转化医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他带领中国肺癌临床研究跻身国际前列,对提高国际肺癌治疗水平做出了贡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魏丽惠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