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筹,(1907~1930),河南
新县箭厂河乡人。吴先筹出生后没几年,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只好带着他借住在叔父吴维鉴家。但叔父得了田产以后,翻脸不认人,不但不让吴先筹上学,还逼着他干繁重的劳动,吴先筹实际上成了叔父家的一名长工。少年时代的吴先筹,从叔父的为富不仁,邻里的饥寒交迫,到自身寄人篱下忍气吞声的景况中,深切感受到了地主阶级的绝情寡义、毒如蛇蝎的心肠。
人物生平
吴先筹自幼就心地善良,嫉恶如仇。他经常帮助别人,深受村里人喜欢。1925年初夏,青黄不接,吴先筹因私自借给一户佃农二斗谷,被早已怀有戒心的叔父赶出家门。吴先筹正在走投无路之际,碰到了从麻城蚕业学校毕业回家的吴焕先。他向吴焕先讲了自己的处境和不满,吴焕先向他宣传了当前的形势和革命思想,并告诉他要在家乡开展农民革命运动的打算。吴先筹一听拍手称快,积极响应。从此,他们俩走村串户,宣传革命思想,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对地主富豪的斗争。1926年8月,经吴焕先介绍,吴先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们的发动下,箭厂河地区第一个党小组不久就在四角曹门建立了。从此,鄂豫边区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的革命运动。
农民运动的兴起,使反动地主阶级坐卧不安。1926年底,恶霸地主勾结反动军阀和土匪恶棍,在箭厂河地区大肆捕杀革命分子,妄图破坏刚刚建立的革命组织。对此,吴焕先、吴先筹召集党小组会议,决定成立农民自己的武装。会后,党组织派吴先筹打入由吴惠存等地主恶霸控制的“红学会”。通过吴先筹的秘密工作,争取了大部分“红学会”会员,很快将反动的“红学会”改造成了革命的“红学会”。后来“红学会”发展越来越快,战斗力也越来越强。在此基础上,农民自卫军也宣告成立。这是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自卫军成立以后,农民运动有了武装依托,开展工作如虎添翼。1927年3月,自卫军武装镇压了大地主吴惠存;4月,捣毁了鄂豫边界上搜刮民膏的“缉私营盐卡”;5月,吴焕先、吴先筹率领农民自卫军和贫苦农民3000余人,在木城寨与光山县反动红枪会激战七昼夜,打退了反动红枪会的疯狂进攻;7月,吴先筹率农民自卫军参加了北界河伏击战,活捉了麻城县民团团总、大恶霸王芝庭,消灭了反动民团、红枪会三四千人;8月,参加了平定麻城东岳庙叛乱,活捉叛乱头目余佩芳。这段时间,吴先筹先后任农民自卫军大队长和紫云区防务委员会总指挥。在他的指挥下,农民自卫军所向披靡,越战越勇。一时间,一提到吴先筹,反动地主都头皮发麻,双腿发软。
1927年11月13日,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鄂东特委发动了黄麻起义。14日凌晨,吴焕先、吴先筹率领紫云区的农民自卫军,按照鄂东特委的部署,经过激烈奋战,率先攻破黄安城北门。18日,黄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吴先筹当选为苏维埃政府委员,同时,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鄂东军。28日,国民党第三十军独立旅趁鄂东军主力出城之机,向黄安城反扑。身为守城自卫队长的吴先筹,面对几十倍于我的敌军,镇定自若,率领仅有的60余名鄂东军战士,用不到20支枪,与敌人周旋,多次打退敌人强攻,坚持到援军到来。12月5日,国民党军任应歧部一个师再度进攻黄安城。因敌众我寡,黄安城失守,吴先筹率自卫军随鄂东军主力转移到黄陂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斗争。
1928年春,受鄂东特委派遣,吴先筹率部回箭厂河坚持革命斗争。一回到箭厂河,只见被敌人血洗后的村庄惨不忍睹,许多同志被割去舌头,有的同志被挖了眼睛甚至活埋。吴先筹满腔仇恨,先后镇压一批土豪劣绅,其中包括他的叔父吴维鉴。
1928年4月,由鄂东军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返回鄂豫边区,开辟了柴山堡革命根据地。7月,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柴山堡革命根据地,加强党对地方政权和军队的领导,工农革命第七军和地方党的领导人在柴山堡尹家咀(今新县陈店乡)召开会议。依照党中央指示,会议决定改编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下辖4个大队,吴先筹任第三大队党代表。这段时间,鄂豫边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部队一些领导和战士开始产生了单纯军事观点,忽视发动群众。针对这种思想,吴先筹教育大家一定要依靠群众。他说:“平时吃农民一升粮食,就要为农民做一件好事;战时吃人民一碗饭,就要为人民消灭一个敌人”。部队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地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工作做到实处。
吴先筹始终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即使是结婚这样的终身大事,他也只在家住了一天。他对母亲、爱人说:“干革命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由于他向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爱憎分明,热情厚道,在红军部队和根据地人民中威信都很高。
1929年4月,蒋桂军阀混战,以桂系军阀被逐出武汉而终结,从而使反动营垒内部暂时稳定。由于鄂豫皖边区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直接威逼着武汉,蒋介石视为心腹之患,于6月26日令国民党罗(霖)李(克帮)部“会剿”根据地。鄂东特委集中红军两个大队,避强击弱,粉碎了“罗李会剿”。8月中旬,蒋介石又令其嫡系部队第一师师长刘峙组织鄂豫两省反动枪会,配合夏斗寅第十三师对鄂豫边区实行第二次“会剿”。吴先筹率领第三大队配合其他部队参加反“会剿”。8月下旬,吴先筹所在大队与敌人遭遇。在突围中,他身上多处负伤,脚踝骨被打碎。但他仍忍着剧痛,指挥部队抢占有利地形,集中火力,撕开敌人的包围圈,使部队安全转移。
这次反“会剿”胜利后,吴先筹因伤被送进红军医院。由于需要做手术,红军医院麻醉药奇缺,只好让他忍痛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尽管他疼得大汗淋漓,却没叫一声痛。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十分简陋,没有足够的药品医治,1930年6月,这位年仅23岁的红军青年将领,优秀的共产党员,终因伤口恶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吴先筹作为鄂豫边区党的早期工作者,其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的光辉业绩今天仍在激励着大别山千千万万的儿女。解放后,为缅怀先烈,吴先筹被确认为革命烈士,其英勇事迹被制成图片,陈列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陵园,供人们瞻仰。
生平事迹
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夏,他和
吴焕先等人一起在家乡进行革命宣传,串连农民,秘密建立农民协会。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吴先筹同吴焕先等领导经过改造的“红枪会”,捉拿和镇压了大豪绅地主吴惠存。4月,捣毁了官办的缉私营盐卡。5月,组织数千农协会员配合革命武装反击
光山县反动红枪会的进攻。反击战胜利后,
箭厂河农民自卫军成立,吴先筹当选为农民自卫军大队长。7月,他率领农民自卫军东进麻城地区,配合麻城农民武装攻克了反动地主山寨,活捉麻城县民团团总、大恶霸地主王芝庭,消灭反动民团一部。
主要贡献
1927年11月14日,鄂东特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发动了“黄麻起义”。在起义战斗中,吴先筹带领敢死队,主攻黄安县城北门,他冲锋在前,并亲手把工农革命军的红旗插上了黄安城楼。黄安县民主政府成立时,吴先筹被选为县工农民主政府委员。1927年12月,黄安县城失守后,吴先筹随工农革命军转移至
木兰山,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又由
木兰山转入光山
柴山保。7月,工农革命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下设三个大队,吴先筹任第三大队党代表。1929年7月1日,他领导的第三大队,参加了白沙关万人暴动,扩大了柴山保根据地。1929年9月,国民党对鄂豫边区发动了“鄂豫会剿”,在反“会剿”战斗中,吴先筹背部负重伤,战斗胜利结束后,吴先筹被送进红军总医院。由于伤势严重,流血过多,于1930年6月牺牲,年仅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