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敏,笔名眉庵、翁继耘、梁柏青、向宸等 ,是著名作家,在香港文坛,他是资深的文学前辈。1909年10月吴其敏出生于广东
澄海,16岁考取澄海县立中学,早年受教于著名学者
杜国庠和柯柏年等。吴其敏中学时代便在汕头参加了新文学团体彩虹社的活动,参与编辑、出版《彩虹》半月刊和《彩虹》丛书。大革命失败后,吴其敏在
汕头当过中、小学教员,后由汕头到上海,任中学教师。
1925年吴其敏开始写作,先后出版
中篇小说《永伤》,散集《
阑夜》,诗集《
沉思集》、《绮梦的碑文》和《缱绻集》等,期间曾在家乡小学和汕头海滨中学任教。
1937年吴其敏举家移居香港,从此开始了他在香港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1939年吴其敏进香港《星极》任港闻编辑,兼编《第八艺术》副刊。抗战以后吴其敏主要为报刊撰写影评及专业电影编剧,曾为《粤片集评》撰稿人,并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是邵氏编剧小组成员,1949年参加香港华南电影工作者协会,连任两届理事,1949年至1955年先后在香港龙马、凤凰、长城等电影公司工作,编写电影剧本并拍成电影粤语片的有《郎晚归》《血海烽》《千金小姐丫环卖》《绿窗红泪》《七姐会牛郎》《寸金尺土》《太太万岁》《
魂断蓝桥》《红白牡丹花》《西施》,国语片有《有求不应》《
湖山盟》《凄凉姐妹花》《海外奇缘》及《篱边菊》等共20多部。
20世纪50年代中叶,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国际上掀起反共反华浪潮。在“美元文化”的支持下,香港文坛“反共文学”甚嚣尘上,而香港的爱国进步文化却连一份文艺性刊物也没有。就在香港文艺界两军对垒的情况下,吴其敏投身于爱国进步文学的编辑工作中。1956年1月他创办新地出版社,主编《乡土》半月刊;1960年又创办嘤鸣出版社,主编《新语》半月刊。《乡土》报道祖国、故乡的建设成就和喜人变化,倡导文艺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为香港的
现实主义文学开拓园地。而这,正是吴其敏所眷恋的文化乡土。《新语》则是文艺色彩更强烈的综合性刊物,面向青年作者和读者,在香港及东南亚都很受欢迎。晚年曾主编《海洋文艺》,培育了一批作者。
吴其敏编辑出版《乡土》和《新语》7年间,联系了一大批著名作家,如
曹聚仁、
叶灵凤、
侣伦、
黄蒙田、夏果、夏炎冰、
阮朗、
高旅、
罗孚、夏易等,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作者。为了给这些作家提供更多发表作品和交流创作的机会,以推动香港文学活动,吴其敏联络叶灵凤、夏果等开展编辑与作家合集活动,编辑出版了《五十人集》、《五十又集》,主编了短篇小说集《市声·泪影·微笑》和散文集《海歌·夜语·情思》等8种作品合集。他为这两本文集写了序言,指出两文集把香港当年的社会所产生的血泪故事变为文学作品,保存了这一时期香港作家的部分创作业绩,成为当时香港文坛一盛事。
吴其敏的文学观点影响了这些青年作家。他们的创作与成长是与吴其敏的鼓励和帮助分不开的。他们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成长起来,成为香港文学的中坚作家,也构成香港文学史上值得记录的历史,其中如
舒巷城、
金依、海辛、
张君默、侣伦、吴羊璧、林真、王方、谭秀牧……等等都是从艰辛的道路上跋涉过来的。
1963年吴其敏任
香港中国通讯社副总编辑,1971年改任中华书局海外办事处副总编辑。他在逆境中为恢复香港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而不畏风险,毅然承担创办并主编《海洋文艺》月刊达8年之久,编印“海洋文艺”丛书多种,将中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作家、作品及古典文学都纳入其中加以弘扬,对香港本地的作家作品不遗余力地加以扶持,繁荣香港文学创作,特别是在青年文学作者的创作方面取得显著业绩。《海洋文艺》是香港文坛贯穿整个70年代的最重要文学刊物。它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坚持立足香港、联系内地、面向海外的办刊方针。这是吴其敏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以来一贯主张和实行的。它正符合香港文坛在中国和世界华文文学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吴其敏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编辑生涯中笔耕不辍。他的文学创作除了小说和电影剧本,散文随笔的数量也极大,散见于香港各报刊。他的散文有游记、生活随笔、抒情小品,而写得最多又最见功力的首推文史札记,已结集的还有散文集《阑夜》《山城小集》(散文小说合集)《拾缴集》《书边掇拾》《拾芥集》《望舞轩读书随笔》《闲墨集》《望翠轩杂文》《文史小札》《文史札记》《新录集》(与人合作),小说《最后的机缘》《谜样的女性》《仲春时节》,报告文学集《走马十二城》,散论《屈原与杜甫》《中国历代抒情新诗选析》等,还有相当多的影评。吴其敏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博览群书,治学严谨,在论文论史中寄情寓意,借古论今;或者从现实生活中触发思绪,进而旁征博引,由今而论义,就在贯通古今之中表达独到的见解,抒发自己的胸襟情愫。1979年吴其敏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是香港较早加入中国作协的著名作家之一。
吴其敏退休之后任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顾问。上世纪80年代起他在大公报撰写专栏《坐井集》,以随笔的形式,或品赏古今书人书事,或披露一已读者心得,有时也留下往事回忆,偶尔还对时弊有一番针砭。在香港文化绿洲上,吴其敏勤奋耕耘,直至80余岁高龄才辍笔。1987年10月,吴其敏与其他30位文坛中人发起筹备成立香港作家联谊会,担任理事。
1999年2月,吴其敏在香港逝世。翌年初,由其哲嗣吴羊璧、黄子玲夫妇将其历年著述精选编成《吴其敏文集》(文学编)和《吴其敏文集》(电影戏剧编)出版。“文学编”包括小说、散文、新诗、早期杂著和文史小品等。“电影戏剧编”包括电影剧本、影评、影事今昔和影人传记等。文集的“出版说明”称:吴其敏“自青少年时期起写了不少旧诗词、古文辞”,待有机会再辑为专集;而“文学编”中属文史小品部分的100多篇是从5000多篇存稿挑选的,约为全部的四分之一。可见,全集的汇集编纂仍有待努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