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1913—1988),又名壮飞、济生、丞华、永年,
海康县雷城镇苏楼巷人。广东青年运动领导人。
人物生平
吴济生,生于1913年2月13日,自小在广州读书生活,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革命基础。1930年,在中山大学附中就读高中的吴济生带头组织“新兴社会科学读书会”,积极向同学、朋友宣传积极上进的思想和进步的革命书刊,他平时作风正派,待人坦诚和蔼,广交朋友,多办实事。在吴济生孜孜不倦的引导下,外校涌现出一批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们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吴济生读书会骨干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大抗日剧社”、“中国左翼剧联广州分盟”、“苏维埃之友社”等具有红色革命意义的进步社团。1932年,吴济生在推动各学校进步话剧活动中有显著成绩。同年秋,吴济生在中山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就读(三年)。1935年12月,吴济生进入北平中国大学就读,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中国大学“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分队长(第一任)、学生代表会主席、共青团负责人,参加了震撼中外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吴济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任仲夷、刘列人组成中共中国大学支部委员会,任宣传委员。同年底,吴济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在草岚子监狱,经组织营救出狱。
1937年,吴济生回广州领导青年革命运动,第二年,组织创建“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使广东青年运动争取到公开合法的地位,成为中共广东省委直接领导的重要社团,打开了广东青年运动的局面。这支抗日救国团队由最初的学生队伍扩展为工人、农民,由城市走向农村,把抗日救亡的火种传播向广东全省。1938年3月,吴济生作为“抗先”代表,到武汉出席“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会上当选常务监委。同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吴济生当省委会委员、任青委会书记、青年部部长。1939年4月,吴济生出席在延安召开的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1940年至1950年,吴济生由组织派遣到香港、澳门、广州等地从事地下调研工作,担任工作组组长,并如期出色地完成任务。1950年,在京军委联络部学习班。1952年10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有37个国家出席。吴济生任印尼组组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5年,吴济生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副司长,同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先遣组组长。从1956年至1965年期间,吴济生先后多次陪同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等国家领导出访亚非欧等20多个国家。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吴济生遭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即使被冠以“叛徒”的罪名,他仍然坚定立场,不乱招乱供,也不颓唐消沉。直至“四人帮”被粉碎后,有关党组织给他进行彻底的平反。
1978年,吴济生重任中央侨委、国务院侨办,党组成员、政策研究专员、国外司司长(享受副部级)。参加制定重大侨务政策,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吴济生在而立之年毅然投身革命中,一干就是50个春秋。1982年,他光荣离休。在1988年7月14日,他在北戴河疗养中,因心跳骤停而逝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