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复墓,位于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陈集乡秦家湖村响堂任自然村,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
历史沿革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吴复率兵出征云南,因金疮发死于普定(今贵州安顺市)。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太祖谕葬,将吴复灵柩从普安迁葬于今址。
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对吴复墓进行了修缮。
建筑格局
结构
吴复墓现存墓冢、神道、石像生、龟趺,从龟趺东侧至墓穴两侧,直径200米,神道石像生南北两侧各10米以内为保护范围,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吴复墓神道两侧石像生共计五对,自东向西、沿坟茔和墓碑的神道中轴线等距离左右对称整齐排列,从坟茔至龟趺驮碑总长度为151.5米,现修缮后坟茔呈椭圆形,南北长14.9米,东西宽9.2米。修缮后添加祭台。五组石像生总长度为44.8米,间距平均为11.2米,每对石像生的间距为6.6米。依次为有武将、石虎、石羊、石马及控马人和望柱。神道西有一座墓碑,由龟趺和碑体组成,龟趺身体保存相对完整,头部和石碑为后期修复。石望柱距离龟趺驮碑为23.2米,石像生均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雕刻工艺采用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雕工细腻,刀法流畅,神态生动逼真,充分代表了元末明初传统石像生的工艺水平,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特点
吴复墓从墓碑至坟冢以神道为中轴线,左右完全对称,石像生依次为望柱、石马与控马人、石羊、石虎、武将南北相向对立,其中望柱、武将、石虎、石羊、从正面看左右也是完全对称。整体感觉稳重、大方,给人产生秩序、理性、庄重、静穆之美。纵向延中轴线观察,望柱最高、武将、石马和控马人站立,石虎蹲坐、石羊跪卧,高低错落有致。从墓葬整体规划上来看,坟茔最大,石像生和龟趺遂个体小,但是数量多,从体量关系上来看与坟茔达到了很好的均衡效果。从单个石像生来看,如石羊、石马,结构比例恰当,形体变化丰富。又如控马人与石马在高低、大小的辩证关系中,充分运用均衡这一审美法则将战马的威武雄健与控马人的弱小充分的表现出来。从整体来看,吴复墓的整体感觉既有对称的庄重感、威严感、圣神感,又有均衡的生动感、运动感。
文物遗存
龟趺与墓碑
吴复墓的龟趺与墓碑破坏严重,墓碑与龟趺头皆为后来修复而成,龟趺身体和墓碑低台保存相对完整。墓碑高度为3.04米,宽度为1.13米,厚度为0.36米。龟趺高度为1米,长度为2.9米,宽度为1.28米。
望柱
吴复墓望柱高度为4.46米,周长约为1.3米,其中柱础保留完整,为四方形底座,柱础边长为0.8米、高0.2米,柱础上部为逐渐收缩的八面体,寓意为天圆地方,柱身为正八面体,上下粗细一致,挺拔俊秀,柱础和柱身皆无纹饰,柱身顶端逐渐收缩后凸起,有花瓣纹饰,柱头为莲花底座托起火焰宝顶,取自佛教中的“摩尼珠”,延用唐代形制。吴复墓的两对望柱在造型简洁,形态优美。整体形象庄严肃穆,雕刻严谨细致而不失华丽,虽然是经过修复,但仍不失明初望柱的风格。
控马人与石马
吴复墓有控马人与石马一对,石马高度为1.6米,长度为2.5米,宽度为0.6米,底座长度为1.78米,宽度为0.6米。石马高头巨身,颈系响铃,口含悬勒,马尾极地,马鞍铺设锦缎,南侧马鞍的锦缎上部为吉祥云纹图案,下部采用浅浮雕雕两只狮子戏绣球,绣球居中,前面的狮子回望,后面的狮子追赶,动态自然流畅,两边和底部边缘部分有植物连枝纹饰。战马四腿粗壮,体态健硕、雄壮,体现了明初战马随时征战的状态。控马人高度为1.6米,底座长度为0.63米、宽度为0.4米。身着紧袖长袍,头戴圆帽,无装饰,腰系束带,一手举于胸前,紧握马鞭,鞭绳飘逸,一只手持马缰绳,神态庄重肃穆。工匠艺人将战马与控马人连为一体,紧倚在马的东侧,充满展现了战马的力量和控马人的身份特征。充分展现了明初石刻艺术在继承了宋元雕刻细腻写实的表现手法,又将雕刻者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使得石像生的艺术形象更加生动。
石羊
吴复墓有石羊一对,高度为1米,长度约为150米,宽度为0.45米,底座长1.3米、宽度为0.45米,造型简洁、比例恰当,整体呈跪卧状,羊角采用夸张的处理手法呈螺旋纹,充分反映了羊角的特征,嘴角微微上扬,耳朵细长,神态安详自然,通体没有图案纹饰。形态取“羊跪乳恩”之意,阐释羊有跪乳之恩,在此安置石羊有君臣父子人伦孝道的道德观,以示吴复不忘朱元璋的提携和关照之恩。在雕刻风格上尤其注意身体各部分的构造和肌肉的表现,雕刻手法犀利,神态逼真,在体现特征的基础上,造型简洁明了、夸张豪迈。这些表现手法具有典型的明初风格。
石虎
吴复墓有石虎一对,高度为1.25米,长度为1.05米。底座长0.97米、宽度为0.5米,前肢直立,虎爪雕刻清晰细致,呈蹲坐状,背部宽厚,虎身有波浪状纹饰,耳朵微凸,怒目圆睁,鼻子较小,胡须采用阴刻的表现方式,虎口微张,尾巴盘至后两两腿前部。通体无纹饰,整体造型威武雄健,神态威仪,朴实厚重。采用圆雕与透雕的手法,雕刻手法粗犷,刀法流畅。在抓住动物身体结构的同时,采用写意的表现手法加以艺术处理,充分反映了明初石像生的雕刻技艺和审美特点。
武将
吴复墓的武将一对高度为2.4米,底座长度为1.05米,宽度为0.6米。北侧为年轻的武将,头戴战盔,红缨至颈部,面部方正饱满,呈怒目圆瞪状,神态严肃威武,大鼻厚唇,颧骨平缓,头盔系带可见;身披甲胃,虎头纹饰护肩,披风从肩部自然下垂,甲胃上满布雕刻的三棱山字形纹饰,内部衬衣广袖袍服,袖口扎束,护腕上有纹饰装饰;护腰自胸部以下至臀部,垂带扎束自然悬坠于身下两侧底部;下身恺甲亦有三棱山字形的纹饰,至小腿下部;长袍自然垂落自脚面,脚蹬云头靴,宝剑垂直竖立,双手叠加放置于剑柄之上,挺胸待立,神态放松自然、傲岸威严。南侧武将为老者,整体造型与年轻武将相当,只是脸部有胡须,自然垂落至胸前。整体雕刻粗犷、头盔和甲胄雕刻精美,衣衫和系带雕刻得飘洒自然。整体比例头部偏大,身体部分明显压缩变小,采用了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了武将魁梧健硕,身体轮廓线与衣纹线条的流畅生动,充分体现了中国明代初期传统雕刻艺术的特征。吴复墓武将的高度为2.4米,通过表三与其他功臣墓葬的文臣武将石像生尺寸对比,在“公”这一级别中处于中间位置,仅次于李杰、吴祯墓。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吴复,字伯起,生于今肥东县八斗镇大吴村。其年少时即富有勇谋,在元末召集乡众保护家乡。后在濠州响应并归顺朱元璋,随军攻下泗县、滁州、和州、采石、太平,又攻破海牙水寨,平定集庆。之后再从徐达攻占镇江,并斩杀元将定定。此后进攻丹阳、金坛,攻克常州,升任统军元帅。此后守卫常州,与张士诚进行交战,并取得胜利。后援助安丰、平定武昌。此后跟随徐达攻下庐州等地,授镇武卫指挥同知,守卫沔阳。此后跟随常遇春攻下襄阳、擒拿任亮,并攻下汝州、鲁山。
明洪武元年(1368年),吴复被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再次跟随徐达征战陕西、战胜扩廓帖木儿。此后出兵征讨吐蕃、攻克河州。援助汉中,攻下南郑。明洪武二年(1369年)跟随傅友德平定四川。年跟从邓愈平定九溪、辰州等地,后守卫安陆。明洪武七年(1375年)升任世袭指挥使。明洪武十一年(1379年)跟随沐英征战西番,以功封安陆侯。三年后再跟随傅友德征战云南、广西。洪武十六年(1383年),因金疮旧伤迸发,在普定(今贵州安顺市)逝世,追认黔国公,谥威毅,加禄五百石,予以世券。
传说轶事
传说,当年吴复灵柩由船运回,在秦湖搁浅,经刘伯温卜地,遂葬此处,其墓前为一马平川,面向大湖,背枕高岗,墓园整体呈凤凰展翅状,吴复墓位置正在凤凰胸前。还有一则传说是,吴复死后,朱元璋命刘伯温到合肥附近选墓地,路过吴复家乡八斗岭,一只凤凰冲向刘伯温,刘伯温追赶之时,凤凰落到对面小山坡上,形成今天的凤凰地,于是刘伯温把吴复墓建于该凤凰颈背上。
文物保护
1978年,吴复墓被肥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吴复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吴复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吴复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陈集乡秦家湖村。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线路
肥东县内乘公交D111路快速至吴集社区站下车,再步行4.4千米,即可到达吴复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