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泰
清代起义军
吴家泰(1885—1913),字乐亭,生于蚌埠市淮河北吴家庵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十七八岁时常于青黄不接之际率领贫苦农民百余人向地主“借粮”,深得贫苦人民的敬佩和信赖。地主官府豪绅却对吴家泰异常仇恨,骂他是土匪,称吴家庵为“土匪窝子”。
综述
吴家泰(1885~1913),字乐亭,郊区吴郢乡吴家庵人。自幼家贫,无力就学,喜弄棍棒,练拳习武,仰慕“梁山”好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春夏之交,“大雨四昼夜,秋无收”;翌年春又是淫雨成灾。吴家泰仿照捻军“吃大户”的做法,率饥民百余人,向地主“借粮”,并以“打富济贫”相号召,抗捐抗暴。
吴家泰的活动,引起当地各乡地主们的忌恨,便联名上告到凤阳官府,官府将其逮捕。在狱中,吴身受酷刑而威武不屈。拘押半年后,经当地民众具保释放。
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安徽革命党人张汇滔等在寿州响应,成立淮上军,其中一路向皖东进军。恰清军江南提督张勋从南京北撤,在蚌埠与淮上军遭遇,展开激战。吴家泰闻讯,集众用土枪刀矛,在淮河铁桥北岸拦截急切北窜的张勋军,并拉来土炮一门,向南岸清军阵中轰击。张勋不敢恋战,急速北遁。
此役后,吴家泰率众百余人,经淮上军副总司令袁家声批准收编,被任为淮上军连长。民国肇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吴被保送到南京陆军讲武堂受训,结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第七旅第二营任营副。
民国2年(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武力讨袁(世凯),委柏文蔚为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吴家泰所部参加了讨袁战役。不久事败,吴逃避上海。之后,他受命潜回蚌埠吴郢乡,组建淮北革命军第二支队,任副司令,活动于蚌埠、凤阳之间。他联络党人,进行驱逐北洋军阀倪嗣冲的革命斗争。
同年冬,吴的行踪为凤阳清乡团侦知,在蚌埠二道街(今凤阳路)一家小旅馆中被捕。他被押至凤阳,以“乱党”罪名斩首,年方28岁。
经历
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被民军击败的清廷江南提督张勋兵从南京沿津浦路北逃。吴家泰得知后,集合数百名群众手执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在淮河大桥北端用树木乱石塞断铁路,配合袁家声的淮上军阻击张勋部。中华民国成立后,淮上军进驻蚌埠,袁家声委任吴家泰为连长,不久又保送他到南京柏文蔚主办的讲武学堂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七旅十三团二营任营副。民国2年(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吴家泰随柏文蔚到上海,孙中山委任吴家泰为淮北革命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命其回家乡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驱逐盘踞于蚌埠的袁世凯爪牙倪嗣冲。吴奉命回到家乡之后,秘密活动于凤阳、蚌埠一带,吴家泰因与安徽省参议长柳冠民之侄素有交往,故常住在凤阳柳家。经常在凤阳北部地区进行秘密反袁活动。同年冬他在三铺(现属五河县)被县清乡团长王虎臣侦知被捕,被关押在凤阳监狱,在狱中受尽酷刑,他仍坚贞不屈,怒斥袁贼专制卖国。最后以“乱党”的罪名被杀害。
参考资料
蚌埠古今名人大全.安徽文化网.2010-02-23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15
目录
概述
综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