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1929年3月 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杨舍镇(现张家港市),2015年9月7日逝世。毕业于
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史学家、纹样史学家。
主要简介
吴山,1946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专业,1949年入南京大学艺术系本科三年级(原中央大学艺术系47级),从陈之佛教授主攻图案,1951年 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攻读研究生,主修基础图案。1956年入江苏美术馆,负责江苏民间工艺陈列暨研究等。1960年入 南京艺术学院,从事工艺美术教学暨研究。60余年来,注重深入各地工艺美术生产企业和民间调研暨
收集资料,广交艺人朋友;注重历代工艺美术科技资料挖掘和研究;以出土和传世文物为研究依据,提出诸多新创见。著作等身,硕果累累,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学术领域屈指可数、矢志不渝的老一辈学者之一。199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候选人,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8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称号。
荣誉奖项
1956年 国画《燕子矶》获江苏省第一届青年美术展大奖
1986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 获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91年 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获中国图书奖银奖
1992年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文繁体字本,在台湾获大陆著作“金鼎奖”
2005年 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2008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称号
出版图书
主要著作
《应用美术人物篇》(合著) 万叶书店 1951年
《中国图案参考资料》(合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3年
《百花齐放图集》(合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59年
《古代波斯图案》(合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年
《常熟花边针法》(两册、合作) 江苏省手工业管理局 1962年
《无锡惠山彩塑》(合著) 朝花美术出版社 1963年
《首饰工艺基础图案》(合著) 江苏省轻工业局 1974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 文物出版社 1982年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合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
《几何形图案的构成和应用》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四卷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主编、主要撰稿人)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9年
《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 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1994年
《紫砂壶艺术》 台湾艺术出版社 1998年
《宜兴紫砂文化史》(合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9年
《中国紫砂词典》(主编、主要撰稿人)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年
《中国纹样全集》(四卷本)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
《中国服装、染织、刺绣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年
《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即将出版)
学术概述
(一)
吴山先生1949年入南京大学艺术系后,在陈之佛先生处接触到中国古代图案,那纹样之优美,色彩之瑰丽,风格之独特,真是无与伦比,从而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在陈之佛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吴山先生从对我国古代图案一无所知,到逐渐有所认识,并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刻苦钻研,为以后终身从事工艺美术事业奠定了基础。
陈之佛先生当时告诉吴先生,自己于1918年作为第一个到日本学习图案的中国留学生,日本老师竟惊诧地对他说道:“你们中国有那么多那么好历史悠久的图案,为何还要来日本学习呢?”这同样的一句话,先后激励了两位先生立志一定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图案挖掘、整理出来。陈之佛先生在抗战前曾收集有很多中国古代纹样,可惜抗战时遗失了,吴山先生便提议重新去收集。于是由陈之佛先生负责到南京大学图书馆和南京市文管会借资料,吴山先生负责描摹下来。由于吴山先生已有多年的国画笔墨基本功,加上年轻,摹绘进展的很顺利。当时市面上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善本书,可惜他们没有购买的实力,于是师生俩便合计出一本符合形势需要的书先赚些稿酬作本钱。于是同样由陈之佛先生去校图书馆借书,吴山先生描摹,有时也凭着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打下的西画基本功,临场发挥创作,编绘了一本“应用美术人物篇”,内容有工农兵和领袖形象等,由万叶书店出版,非常畅销,一连印刷出版了七次,稿酬较高,吴山先生记得仅其中一次就拿到了二百元。有了这个经济实力,便得以买了很多珍贵的资料书籍,其中尤以商周青铜器纹饰资料为多,由陈之佛先生选样,吴山先生摹绘。以这一时期收集的资料为主体,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了师生俩合编的《中国图案参考资料》一书,以此为切入点,吴山先生从陈之佛先生那里,逐渐学到了如何在中国传统纹饰领域做研究和学问的路径及方法。
吴山先生于1951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攻读研究生,主修基础图案。期间吴山先生又在那里收集摹绘了很多古代优秀的图案资料。一年后吴山先生调回南京,先在南京图书馆工作,南京图书馆即原来的中央图书馆,馆藏有大量的古代善本书,其中有丰富的古代纹饰资料,吴山先生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抓紧点滴时间,摹绘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资料。之后这些书绝大部分被抽调到了北京图书馆。吴山先生在数十年后感叹:“幸亏那时收集的及时,否则以后就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构成吴山先生从事中国纹饰、器皿造型以及工艺美术研究的纹样资料基础,就是通过这三个渠道收集的大量资料,再在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地补充,并进而整理、研究。为了对比分析历代器皿和纹饰的演变及时代特点,吴山先生经常将图稿按时代、分类贴满家中墙壁,日视夜虑,细细揣摩,终有所获,先后于1988、1994和2009年分别出版了四卷本《中国历代装饰纹样》、《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和四卷本《中国纹样全集》。三书为姊妹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装饰艺术、器皿造型的产生、演变、特征和风格,是目前为止介绍中国古代纹饰、器皿较全面的三部宏伟巨著。
(二)
陈之佛先生于1954年兼任刚成立的南京云锦研究工作组名誉组长,每个星期,吴山先生都要陪同陈之佛先生去云锦工作组讲授图案课,自此,吴山先生与南京云锦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云锦老所长汪印然和朱枫、徐仲杰等大师成为知交。1956年吴山先生调到江苏省美术馆,负责江苏民间工艺陈列室的工作,开始与江苏的工艺美术行业有了较多的接触。1959年,吴山先生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装饰布置工作,期间多次到江苏各地的漆器、红木、地毯、陶瓷等工艺美术工厂调查选样,对江苏的工艺美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从此开始深交了江苏各地工艺美术行业很多的朋友,如苏绣大师顾文霞、李娥英、紫砂大师顾景舟、红木雕刻大师陆涵生和刻纸大师芮金富等。1960年,吴先生调到南京艺术学院,担任工艺美术专修科的图案教学工作。吴山先生教学认真,没有架子,待人谦和,深受学生尊敬,当年的许多学员,以后都成了江苏各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和专业领导,直到今天,都一直和吴山先生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之后,吴山先生一直在南京艺术学院从事工艺美术教学和研究。
(三)
199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学科名录中取消了工艺美术学科,曾经风光无限的工艺美术学术研究领域,很快便冷落下来。各地工艺美术院系纷纷改名为艺术设计,许多学者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此时吴山先生也已退休,但他却退而不休,坚持自己五十年前选择的初衷不变,始终坚守在工艺美术的学术领域,甘受寂寞,广收资料,勤做学问。近十多年来,又陆陆续续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巨著,如《中国紫砂辞典》、《中国纹样全集》、《中国历代服装、染织、刺绣辞典》等等。他认为,中国工艺美术,不管学科名称怎么变,但它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本质不会变;要发展当代的中国文化事业,离不开工艺美术。
吴山先生一生心境平和,淡泊名利。他认为名利之事,劳神、费时、荒事业,所以一辈子从不为名利计较。他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向不关心生活琐事,衣着打扮一点也不讲究,甚至显得有些“不合事宜”。他只把自己全部的心身放在工艺美术的学术事业上。如今,吴山先生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却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思维之清晰敏捷,常常连身边的晚辈都自叹不如。他对工艺美术学术事业的壮志不减当年,那侠窄的书房里,一溜的书架上堆满了各个门类的资料和图稿文稿,一年365天,除了必要的外出活动,可以说天天都在那儿笔耕不辍,在完成了《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即将出版)一书的编撰后,又在埋头于《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巨著的修订工作,容量将扩充一倍以上。不仅如此,吴山先生还时时关注着工艺美术行业的生产发展和创作设计水平的提高,还是那么喜欢与艺人交朋友。直至今日,仍不断有宜兴、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的一些工艺美术大师和艺人,登门求教。他平日与人交往,如果与事业无关,话语不多,但如果是向他请教工艺美术的话题,即使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也不觉得疲劳。2006年,吴山先生去北京参加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非常仔细地审阅了送审作品,深有感慨。他认为:2000年代一些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在技艺表现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在作品的气势和审美等方面,却有些不尽人意,工艺美术技艺人员还需要在文化艺术素养方面多下功夫;工艺美术领域个性鲜明的作品正在日趋减少,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和改变。
(四)
60多年来,吴山先生在工艺美术教学和研究工作中,非常注重资料的积累,经常深入到生产创作第一线去收集。工艺美术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很少,这使得收集资料的任务异常繁重艰难。吴山先生踏踏实实从民间基层着手,去接近各行业的艺人,了解他们的从艺经历,关心他们的创作。艺人们为吴山先生的诚意所感动,故凡是吴山先生所要了解的,他们都毫无保留的相告。全国各地尤其是江苏地区的许多老艺人,都是他多年的老友。在交往中,他总是先向艺人们虚心请教,而后切磋技艺,相互帮助。五十年代末,他和南京著名剪纸艺人张吉根等合作“百花剪纸”,先学习其技艺经验,然后取长补短,共同创作,从中学到南京剪纸很多宝贵知识。与此同时,吴山先生利用一切外出机会作调研,先后到过18个省市数百家工艺厂和研究所。受条件限制不能前往的,则通信联系,总计有一千多个单位和个人。通过以上各种途径,掌握了大量的、史书未载的各行业的第一手材料。
吴山先生善于从各类图录、正史、野史、方志中去寻找资料,加以摹绘和摘录。其中又可分为纹饰和文字两方面。尤以前者难度为甚。1980年代以前,没有复印设备,许多古代图案,都须手绘。一幅精致的图稿,要七、八小时才能完成,有的甚至几天才描绘一幅。吴山先生为描摹图稿,所耗的精力和时间,无法计算。文字的收集,亦是利用点滴时间,随时随地收录。除认真阅读各种史料外,每天必看全国十几份大报及杂志,衣袋内常备有小卡片,走到哪里记到哪里,出差在外,亦是如此。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的众多资料,都来自几十年不间断的积累。吴山先生要求自己“日有所得”,真是这种长年点滴知识的积累,是其治学经验成功的要素之一。
他擅长在整理研究中擅长运用排比、分析法。以出土和传世文物为依据,结合文献,进行认真细致地排比、梳理和探索,考释精当而翔实。由于所收集的资料,零碎杂乱,真伪并存,各种观点均有,无法进行研究。对此,吴山先生采用的方法:一、在文献资料与文物资料有予盾时,以出土文物为依据;二、在各种观点有争议不能定性时,则将各种观点并列,或暂时搁置待获得可靠新材料后再定;三、将资料分类,进行排比、梳理、鉴别、归纳,条理就会逐渐清晰,正误也就容易辨别了。
吴山先生立足于文物考证,经横向和纵向等排比考释中,萌发很多新观念和提出诸多新创见。吴山先生在工艺美术领域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就是采用这一方法答出的结论。如历代纹饰,商周时流行神秘纹样,至秦代,起而代之的是写实的装饰纹,以后历代亦是以写实纹占主导地位。这从排比中清楚的显示出来,秦代是大转变、大变革时期,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中是个关键的时代,这些论点,曾引起当时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他还非常重视历代工艺美术科技资料的挖掘研究。吴山先生认为,中国的工艺美术艺术品位很高,这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陶瓷的烧制、青铜的铸作、锦缎的织造,都是艺术与科技本质融洽的产物。吴山先生对刺绣的针法、织锦的挑花结本、紫砂的成型焙烧,都深有研究。1960年代初,他带领工艺专业五位学生,对江苏花边针法作调研,汇编成《常熟花边针法》两册,受到花边行业的欢迎。他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就是我国古今工艺科技资料的集中反映。
吴山先生极为注重理论研究为社会、生产服务。从1950年代末开始,他先后到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无锡、南通、常熟、江阴、宜兴、邗江、江宁、张家港和浙江长兴等十几个市县近百家工艺厂、研究所进行讲学作辅导。涉及刺绣、缂丝、织锦、陶瓷、漆器、抽纱、玉雕、牙雕、首饰、制扇、绒花、泥塑、剪纸等十多个行业。他的授课,能针对各行业特点。同时,对各地的产品创新,提出许多改进意见。所有这些,都是无偿和义务提供的,表现了先生高尚的德行,受到工艺美术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