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1916.11-2010.1)满族,吉林省龙井市人,副教授,中共党员,1949年10月任延边大学助教、1956年为讲师、1979年晋升为副教授,历任汉语讲座长、汉语研究室主任、写作教研室主任等职。建校初期,他致力于创建汉语教学学科体系,1959年开始全面主持汉语专业创建工作,1980年创办《汉语学习》,并任主编直至1992 年。1984年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人物经历
汉语教育的先行者
1916年11月22日,吴昌出生于吉林省延边龙井的一个满族家庭。青少年时期先后就读于吉林省模范小学、吉林毓文中学、哈尔滨第一高级中学、1939 年高中毕业。在战乱动荡的岁月里,先后在《延边新报》编辑部担任过校对员,在哈尔滨国际运输公司和珲春商工会做过会计科长,还在“协和会”珲春县本部工作过。日本投降后,在地方治安维持会秘书室担任主任。
1946年,他在中共吉林省委设立的政治训练所接受了新的思想教育。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武装自己,行动上坚决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从此,吴昌走上了崭新的人生道路,并在延吉中学担任任课教师和教导主任等职务。1949年10月,吴昌经时任中共延吉县县委书记宋振庭推荐,来到延边大学任汉语教师。他始终专心致志地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知识。1955年,吴昌被任命为延边大学汉语教研室主任,着手汉语教育的筹备工作。汉语言专业设置以后,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授课计划,吴昌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1978年9月,全国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吴昌也开始了崭新的教师生涯。几十年来,吴昌一直追随着党的脚步,树立了坚定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心中,埋头苦干做学问,一丝不苟搞研究,时刻以共产党员的胸怀和气魄担当起时代责任,为第二语言(汉语)教育奉献了毕生精力。离休后,在1992年,年逾古稀的吴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纵观吴昌教授的一生,虽然身处逆境,可无论遭遇到怎样的挫折,他都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自律,没有放弃对真理、对正义、对光明的追求,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
吴昌的最高学历只有高中毕业。但他极具天赋,他对学问的不断探索和刻苦钻研,最终成为了在我国汉语学界享有极高名望的学者。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朝鲜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他甚至还学会了朝鲜语。通过教学实践,他不断探索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创和发展少数民族汉语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极度动荡不安的人生旅途中,吴昌坚守初心、潜心研究,针对朝鲜族学生的特点,编撰出版了适合朝鲜族学生学习的汉语教材和《汉语广播会话读本》(七卷),为包括朝鲜不苟搞研究,时刻以共产党员的胸怀和气魄担当起时代责任,为第二语言(汉语)教育奉献了毕生精力。为包括朝鲜族学生在内的其他民族学生实现汉语会话规范,起到了积极引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他还将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1951年起,便针对朝鲜族大学生汉语教学开始了积极大胆的实践与探索。1955 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组织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发表了论文《汉语规范化对兄弟民族汉语学习的重要意义》,经整理后发表在汉语学界的最高学术期刊《中国语文》杂志上,在全国各高校中充分展示了延边大学的学术水平。论文中,吴昌强调了汉语教育中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必要性,并以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对学习汉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深刻论述。当年12月,吴昌还在全校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文字改革与汉语拼音方案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对当时国家正在推广的“汉语拼音方案”进行了积极广泛的宣传。除此之外,吴昌还发表了《朝鲜语中的汉语单词及其发展》《谈朝鲜族学校汉语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吴昌深切体会到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他的学术成果来自于他超强的学术能力和研究热情,更来自于他作为延边大学的教授对大学生的关爱,以及他对朝鲜民族的热爱,这是他长期教学实践的成果和结晶。这些学术成果,不仅提升了延边大学的学术水平,更向世人证明了吴昌教授是我国汉语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汉语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和先行者。此外,吴昌还用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在国内同行中的声望,提议成立“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育研究会”,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1979年,该学会正式成立,吴昌教授当选为理事。他受研究会委托编撰出版的论文集《汉语教学与研究》,受到了研究会理事长、著名语言学家马学亮及学界同仁的高度评价。
核心期刊《汉语学习》的创始人
由延边大学创刊并发行的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汉语学习》,是延边大学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期刊之一。《汉语学习》的创始人正是吴昌教授。全国少数民族大学汉语教育研究会成立之后,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教授对时任延边大学汉语系主任的刘明章教授提出了创办学术期刊的建议:“你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现在又成立了研究会,是不是还应该建立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阵地呀?”由此,延边大学汉语系在充分考虑了朝鲜族汉语老师的需求,以及社会上对汉语学习的热情等诸多因素后,决定创办《汉语学习》杂志,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时任汉语教研室主任吴昌。由吴昌牵头创办的双月期刊《汉语学习》并于 1980年面世。经过一年的内部试刊发行,经吉林省委宣传部批准,1981年1月正式对外出版发行。创办初期的《汉语学习》是以朝鲜族汉语教师作为主要读者,后来逐步扩展到国内外汉语教育者和学习者。经过多年发展,《汉语学习》如今稳居国内最高层次学术刊物的行列。1981年,著名语言学家马学亮教授对《汉语学习》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汉语学习》办得很好。每一篇文章都不长,却都围绕一个问题做出了透彻的阐释。因为文章简明精巧,大家都爱读。”
为提高《汉语学习》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吴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他亲自出面,邀请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王力教授题写刊名,聘请吕叔湘、张志公等著名教授担任顾问,刊登朱德熙、张斌、胡裕树、邢公畹等著名学者们的文章以及陆俭明、刑福义等学者们的优秀论文。吴昌以其出色的战略眼光和优秀的学者风范,为《汉语学习》的建设和学术繁荣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此后,《汉语学习》在以吴昌教授为核心的编撰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成为国内最受瞩目的汉语研究学术刊物之一。当时的国家汉办对《汉语学习》给予了莫大的关心和支持,并提供了办刊经费。当年,很多人不了解延边大学,却非常了解《汉语学习》。《汉语学习》的发展为提升延边大学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1984 年,吴昌卸任离休。1986 年,因工作需要,年近古稀的他再次担任《汉语学习》主编,直至到1991年退任,长达五年之久。退任后,吴昌依旧以各种方式为《汉语学习》的发展建言献策竭尽全力。他将自己收藏的资料和书籍全部无偿地捐献给《汉语学习》编辑部,以此表达了他对自己亲手创办的学术期刊最真挚的爱。
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吴昌为人正直,敬岗爱业,具有非凡的学术热情和钻研精神,能够团结协调同事之间同心协力搞好教学与科研。当时汉语教研室老师来自朝鲜族、汉族、锡伯族、满族等多个民族;出身及背景也十分复杂,他们以吴昌、崔吉元、刘明章等教授为中心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亲如一家。他们时常在吴教授家里边聚餐边探讨学术。吴昌与崔吉元、刘明章等教授一起引领着年轻老师们努力把延边大学汉语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今,延边大学的年轻教师们,继续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努力开创汉语学习教育的崭新篇章。原延边大学汉语系主任刘明章高度评价吴昌说:“吴昌教授能够团结凝聚国内各民族大学的汉语老师,共同探讨研究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汉语的教学规律,积极组织汉语老师和汉语研究学者共同研究汉语和对外汉语的教学规律,实为难能可贵。
长期以来,吴昌与崔吉元等延边大学汉语教育的先驱们,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先后培养出了柳英禄、金基石、崔健、金钟泰、曹秀玲等在国内汉语言教育界享有盛誉的的优秀专家学者。如今,延边大学汉语言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还被选定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这些成就与吴昌等汉语言学科各位教授们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吴昌曾多次荣获各级“先进教师”“民族团结模范”称号和吉林省“优秀编辑”称号、吉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离职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1月25日,吴昌教授以95岁的高龄走完了他曲折又成就辉煌的一生。他所开辟的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与研究阵地,成为延边大学少数民族汉语教育事业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崇高的人格修养、思想境界和执着信念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学问的探索是无限的。吴昌教授的高尚人格和学术成就以及为汉语教育所作出的不凡贡献将永远镌刻在延边大学发展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