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集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编选校注的戏曲作品合选集
《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集》 由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编选校注的一本山西籍元杂剧家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戏曲作品合选集。
书目信息
封面
书名:《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集》
作者:张继红校注
内容简介
《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集》是一本山西籍元杂剧家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戏曲作品合选集,并附三位作家及作品研究资料汇辑,由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编选校注。
作家介绍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详,其生活前期曾在内蒙从事过军屯,后期升任婺源(今属江西省)知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即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即吴昌龄属于元代前期作家。
天一阁本《录鬼簿》有元末贾仲明补作的[凌波仙]挽词,最早对吴昌龄妁生平及其杂剧作了简要评述:“西京出屯俊英杰,名姓题将《鬼簿》写。《走昭君》、《东坡梦》、《辰勾月》、《探狐洞》、《赏黄花》、色目佳,《西天取经》,行用全别,《眼睛记》、《狄青扑马》、《抱石投江》、《货郎末泥》,十段锦,段段和协”。其中的“十段锦”即指吴昌龄所著十种杂剧。曹楝亭本《录鬼簿》又著录了一本《鬼子母揭钵记》,共十一种。今存者有《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即《辰钩月》),《东坡梦》和《西天取经》(今考出其残存二折)。这在元代灿若群星的杂剧作家中,已算得上多产而颇有成就了。尤其他的《西天取经》是元代最早的较成熟的取经杂剧,于后世取经剧及小说影响巨大:他的回回杂剧《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赏黄花》等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情,题材别具一格,表明吴昌龄在开拓杂剧题材方面独具眼光,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认识价值。
刘唐卿,名不详,太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为皮货所提举,善乐府,曾于集贤大学士王彦博(王约)右丞席上咏,“博山铜细袅香风”曲(见阳春白雪中,但署牧庵作)唐卿作有蔡顺摘谵养母李三娘,麻地棒印二剧,(录鬼簿)均巳佚。
于伯渊,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孟称舜《录鬼簿》录作“平阳令”。生卒年不详。《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可知他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庄一拂先生认为其“约元世祖中统初前后在世”(《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五)。天一阁《录鬼簿》有贾仲明为于伯渊作的《凌波仙》挽词:“集成《鬼簿》老钟仙,录上名公列众贤。生生边,天花写上文华选,是平阳于伯渊。翠红乡风月无边。花前醉,柳下眠,命掩黄泉。”可见于伯渊属于“众贤”一类,做过平阳令的可能性不大。其生活经历和态度则是沉湎于花前柳下,歌楼妓馆,以至于“命掩黄泉”。可知于伯渊是一个下层文人。但是,元前期的平阳是当时全国杂剧繁荣的中心之一,这显然成就了于伯渊。他的杂剧至今可知者有六种,即《丁香回回鬼风月》、《白门楼斩吕布》、《狄梁公智斩武三思》、《吕太后饿刘友》、《莽和尚复夺珍珠旗》、《尉迟恭病立小秦王》。其题材多写历史事件,更善写传奇人物,可惜都已失传。于伯渊的散曲尚留一套〔仙吕·点绛唇〕《忆美人》,反复吟咏一位美妓,浓态极妍,或可表现其“翠柳黄鹏”的风格(见《太和正音谱》),又是作者本人“翠红乡,风月无边”生活经历的真实注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0 12:15
目录
概述
书目信息
内容简介
作家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