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路修筑于
1856年,为上海
工部局填浜筑路,是虹口美租界最早开辟的马路之一。
1863年工部局正式定名。清末,在塘沽路口建成三角地菜场。随后两侧陆续建成
石库门里弄住宅。武昌路附近曾是广东移民聚居区。塘沽路到
海宁路一带曾是日本侨民集中居住区,开设众多日商店铺。1930年代在南端建成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
吴淞路560号为虹口救火会旧址(今虹口消防中队)。上海地名的来龙去脉,美租界道路的命名原则,使用上海周边城镇名命名,如青浦路、昆山路、乍浦路、吴淞路、南浔路等,就是当时命名的。
如今,吴淞路上有14路(东新桥-中山北二路)、19路(通北路-澳门路)、33路(军工路平凉路-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55路(南浦大桥-世界路新江湾城)、61路(吴淞路天潼路-国伟路政悦路)、63路(吴淞路-真北路)、100路(吴淞路天潼路-吉浦路仁德路)、123路(人民广场-运光新村)、307路(夜宵线)(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三门路新江湾城)、317路(平凉路军工路-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576路(曲阳新村-芦恒路枢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