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射狙
《庄子·徐无鬼》中的寓言故事
该寓言故事选自《庄子·杂篇·徐无鬼》,篇幅短小而内蕴深厚。通过叙述一只猴子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而最终被射杀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本领、智慧不可夸耀以及别拿他人当傻子的道理,告诫人们为人处世应该要有自知之明和谦虚谨慎。
原文
吴王浮①于江②,登乎③狙④之山。众狙见之,恂然⑤弃⑥而走⑦,逃于深蓁⑧。有一狙焉,委蛇⑨攫搔⑩,见巧⑪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⑫。王命⑬相者⑭趋⑮射之,狙执⑯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⑰狙也,伐⑱其巧,恃⑲其便⑳以敖(21)予,以至此殛(22)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23)骄(24)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25),以锄(26)其色,去乐辞显(27),三年而国人称之。
注释
① 浮:水上航行。
② 江:长江。
③ 乎:介词。用法相当于“于”,引出动作处所、时间或对象。
④ 狙:猴子。
⑤ 恂然:恐惧的样子。
⑥ 弃:离开,离去。
⑦ 走:逃跑。
⑧ 蓁(zhēn):同“榛”,荆棘丛,草木丛。
⑨ 委蛇(yí):从容自得的样子。
⑩ 攫搔(zǎo):跳来跳去的样子。
⑪ 见巧:展示自己的灵巧。
⑫ 敏给搏捷矢:敏捷地抓住射来的快箭。 敏给,敏捷。搏捷,接住。
⑬ 命:命令。
⑭ 相者:这里指随从。
⑮ 趋(cù):同“促”,立即,马上。
⑯ 执:(被)捉住。
⑰ 之:指示代词。这,此。
⑱ 伐:夸耀。
⑲ 恃:依仗。
⑳ 便:灵便,轻捷。
(21) 敖:通“傲”,傲慢。
(22) 殛(jí):诛杀。
(23) 色:脸色,表情。这里指傲气。
(24) 骄:对……傲慢无礼,傲慢对待。
(25) 师董梧:以贤士董梧为榜样。
(26) 锄:铲除,消灭。
(27) 去乐辞显:抛弃声色(的生活),拒绝显赫(的排场)。
译文
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猴群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都)惊惶地四散奔逃,逃进了深草丛之中。(唯独)有一只猴子,从容自得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自己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抓住射来的快箭。吴王命令助手立即发箭射向它,猴子被射死擒住。吴王看看他的好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自己的技巧,依仗它的敏捷在我面前炫耀,以至于有这被诛杀(的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啊!哎,不要用你的傲气怠慢了他人啊!”颜不疑回来后便以贤士董梧为榜样,以铲除自己的傲气,抛弃了声色(的生活)、拒绝显赫(的排场)。三年之后,国都里的人们(个个)称赞他。
寓意
选文写到众猴见到吴王后,惊恐奔逃,躲到灌木丛中,表现出对捕猎者的敬畏。但有一只猴子,不仅不躲避,而且接住了吴王射出的箭,令吴王感到受了冒犯,因而招致杀身之祸。[2]它的悲惨结局是对读者一种极锋利鲜明的警醒告诫。
同时,联系吴王所说的“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说明在吴王心中,颜不疑曾经和那只猴子相似,自傲、傲人。由颜不疑花三年时间来效法董梧,慢慢变得低调、内敛,也可以推知,他曾经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
文章通过叙述一只猴子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而最终被射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本领、智慧不可夸耀的道理,告诉人们锋芒太露往往会招来祸害,为人处世应该谦虚谨慎。
出处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1 18:53
目录
概述
原文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