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铜扣耳杯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文物
吴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铜扣耳杯是三国时期的犀皮漆器,1984年出土于安徽马鞍山市雨山东吴名将右军师左大司马朱然墓,现收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历史
1984年, 出土于安徽马鞍山市雨山东吴名将右军师左大司马朱然墓。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特征
吴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铜扣耳杯高2.4厘米,长9.6厘米,宽5.6厘米,圆口、平底,双耳为半月形。杯口沿和杯耳镶鎏金铜扣,耳杯胎体为皮胎,正面髹黑漆,背面纹饰以黑、红、黄三色相间,表面光滑,形成的花纹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匀称而富有变化。
制作技巧
吴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铜扣耳杯漆色、纹饰的特点,表明它们是一种新的髹饰技法的产物,古时称作犀皮漆器。据鉴定,吴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铜扣耳杯身属“黑面中真地片云斑犀皮”技法。犀皮漆器,是利用颜色和层次的变化,来达到仿佛是行云流水的自然景色,它与人工设色的图案或描绘的物象截然不同。明人黄成《髹饰录》称“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又有片云、花、松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他描绘的犀皮漆器,其特点是漆面光洁滑润,不同漆色自然形成犹如片云、圆花、松鳞一样的花纹。可见犀皮漆器的表面是需要精心打磨的。这两件耳杯的髹漆艺技法与上述黄氏所说十分吻合。
文物价值
犀皮漆作为中国传统漆艺中最顶级且存世作品最少的装饰技艺,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瑰宝。犀皮漆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犀皮漆器产生的年代,以往认为是唐代或稍早的时候,这是因为在古代典籍中最早论及犀皮漆器的是晚唐的赵璘。吴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铜扣耳杯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的犀皮漆器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的发现使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早于史料记载近600年。
出土环境
朱然墓位于马鞍山市市区南部的雨山乡安民村林场境内,1984年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马鞍山市文物普查队对墓葬进行了发掘。朱然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四部分组成,由南向北依次为甬道、前室、过道、后室,总长8.7米,宽3.54米,砖石砌造。前室置漆木馆,为其妻妾葬具;后堂置一较前室稍大的漆木馆,为墓主朱然的葬具。朱然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关三国时期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大、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保护措施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吴皮胎犀皮河豚鎏金铜扣耳杯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9 07:20
目录
概述
文物历史
文物特征
制作技巧
参考资料